日軍竄到兵工廠,激怒了彭德懷
關家堖之戰是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反“掃蕩”階段最大的一次戰鬥。
這場戰鬥至今仍使參戰的老戰士不能忘懷。
這場戰鬥至今仍有很大爭議。有人說該打,有人說不該打,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有很多資料在記述百團大戰時或是回避關家堖戰鬥,或是輕描淡寫,將其一筆帶過。
但是曆史留給參加過關家堖戰鬥的老人們的印象是深刻的,是揮之不去的。它是百團大戰中,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最慘烈的一次攻堅戰鬥。
通過這場戰鬥,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彭德懷性格的一個側麵。因為在戰鬥中,彭德懷曾經說過:“拿不下關家堖,就撤掉129師的番號。”對於這場戰鬥,劉伯承、陳賡雖然有意見,但他們還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戰鬥發生在1940年10月下旬,太行軍區腹地。
百團大戰第一、二階段戰役結束後,日軍開始了瘋狂的報複“掃蕩”。
被稱為中國通的多田駿在八路軍的連續打擊下,似乎剛剛有些自知之明。他不得不承認,要想認識華北的老百姓,認識華北的八路軍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要想徹底弄明白中國的事情是多麼的不容易。多田駿原以為中共在華北的正規軍隻能分散成小股的遊擊隊,借助於青紗帳出來活動,沒想到八路軍竟然集中了一百個團,在背後捅了他一刀,搞得整個華北條條鐵路起火,一半炮樓冒煙。多田駿咽不下這口氣。
多田駿調集了110師團、36師團、第1獨立混成旅團、第9獨立混成旅團以及第4獨立混成旅團,共2萬餘人,於10月6日開始,對太嶽、太行軍區進行“掃蕩”。
日軍一上來就向太嶽、太行軍區腹地撲去。多田駿要來個先裏後外,先中心開花,後外圍結果。先把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搗爛,使整個華北共軍群龍無首,然後再分區清剿。
應當承認日軍的部署是恰當的。
1940年10月14日,剛從磚壁村轉移到王家峪村的八路軍總部,又返回了地形隱蔽的磚壁村。但在磚壁村隻待了一天,又在綿綿秋雨中向黎城縣詮馬、宋家莊一帶轉移。
日軍分幾路撲向太嶽、太行軍區腹地。“華北”麵軍作戰記錄”中記載:
第37師團由沁縣、南關鎮,第16獨立混成旅團由平遙,介休、霍縣一帶,第41師團的一個大隊由洪洞以東地區向沁源及郭道鎮一帶壓縮進擊。
第4獨立混成旅團這次充當了報複性“掃蕩”的急先鋒。10月2日,第4獨立混成旅團的兩個大隊剛剛結束對榆社、遼縣的“掃蕩”,10月6日就又隨旅團開始了新的“掃蕩”。
10月下旬,第4獨立混成旅團的岡崎大隊竄到了黃煙洞。
日軍無意中的瞎打亂撞,在八路軍總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黃煙洞是八路軍的一個軍事重地。八路軍總部的水腰兵工廠就設在黃煙洞山穀之中。這裏的地形十分險要,四麵險峰環抱,隻有南麵絕壁上開有一道天然裂縫,當地人叫它翁圪廊,可以客人出入。1939年,朱德、彭德懷、左權親自察看地形,認為這裏的地形十分隱蔽,敵人輕易發現不了,即使被敵人發現,又可以憑險據守,十分安全。水腰兵工廠當時的月產量已經達到400支槍,成為八路軍敵後抗戰的重要補給基地。
如果八路軍防守翁圪廊的一個連不主動撤離,日軍恐怕是插翅難進的。
當聽到翁圪廊丟了,日軍已經進入黃煙洞後,據特務團長歐致富回憶,“彭德懷大怒”。彭德懷當即下令要嚴加追查擅自撤離的責任者,以軍法論處。
特務團守衛連的不戰而退所引起的氣憤和早已就有的要打個大仗的想法使彭德懷有些不冷靜了。
百團大戰開始後,在彭德懷簽發的命令中就已經可以看出他心中醞釀著殲敵數百人或一個大隊的想法。
8月23日,在總部下發的《各線出擊部隊積極阻滯敵增援正太》的電報中,有這樣的文字:盡量爭取戰役時間之延長與戰果之擴大,對於敵寇以數百人或一個大隊來援之兵力,應有堅定決心,集結很優勢兵力消滅之。電報進一步解釋: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敵不敢輕易出援,即使敵敢於夾援,亦必須集結更大的力量,這便能延長時間與增加敵進攻之空隙,均有利於我之破壞作業。
同樣的意思又在以後的幾封電報中頻頻出現。在8月27日的《正太線破壞愈徹底則我愈主動》的電報中有如下電文:特別應對出擊或來援敵一個大隊以內之兵力,集結最優勢之兵力殲滅之。隻有殲滅敵一二個大隊,才能順利地擴張戰果。8月29日電報《正太線作戰集團的行動方針》中同樣意思的電文是:堅決打擊增援出擾之敵,對增援出擾之敵在一個大隊以下之兵力,務必予以殲滅。10月19日電報《百團大戰後反“掃蕩”計劃》中,在部署晉察冀邊區任務時,電文提到:準備堅決的消滅一兩路進犯之敵。在關家堖戰鬥後的11月11日的電報《動員起來作堅決的反“掃蕩”》中又出現了同樣的想法:集中主力在有利情況下殲滅敵人一兩個大隊。
敵人的肆無忌憚和自己部下的臨陣脫逃成了一根導火索,又激發了彭德懷打個殲滅戰的想法。
打,堅決要打。彭德懷的決心已不容更改。
不把這股敵人消滅,陳賡的腦袋要搬家
岡崎大隊在386旅一部的打擊下,企圖經武鄉退回沁縣,28日在關家堖宿營。同時,進入根據地腹地的日軍崛田大隊,在我抗日軍民的襲擾下,在疲憊中經左會、劉家嘴,企圖取道蟠龍以東之關家堖西退。兩股敵人在關家堖會合,共有五六百人。
29日下午,彭德懷火速從黎城趕到蟠尤鎮的石門村。當時攻打榆社城的129師的部隊正在關家堖附近休息。當晚,彭德懷召集129師的師、旅幹部口述了戰鬥命令:以129師之386、10旅各一部歸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以129師386旅之一部和決死一縱隊的25團、38團各一部歸陳賡指揮,於30日晨4時,對岡崎、崛田大隊發起攻擊。具體攻擊部署如下:386旅的772團部署在關家堖的東北和東南側;385旅的769團,部署在關家堖的西北;決死一縱隊部署在關家堖的南側,準備由南向北攻;新10旅一部,部署在關家堖西側。彭德懷親自掌握山炮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