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殃及數省的大水災——1980年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大洪水(1 / 2)

1980年6~8月,中國長江中下遊暴雨成災,中國湖南、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受災農田達800萬畝,倒塌房屋80萬間,死亡近1000人。

1980年6月上旬後期至下旬初,9403號台風登陸後,又受靜止鋒、高空低槽、低空切變線和低渦的共同影響,華南大部、長江中下遊地區中南部出現連續的大雨至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氣,過程降水量一般有200—400毫米,部分地區達400—700毫米。其中,北江流域的一半麵積降水量超過400毫米;西江流域降水量超過400毫米的麵積約1.7萬平方公裏,500—600毫米的麵積有0.3萬平方公裏。

由於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範圍廣,致使西江、北江、湘江出現建國以來最大洪水;贛江出現建國以來第二大洪水;錢塘江、閩江等水位也超過警戒水位;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區的部分地區相繼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廣西北部和中部6月11—17日持續暴雨或大暴雨天氣,全區有54個縣市過程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暴雨中心在興安一帶,實測最大降雨量913毫米;另一暴雨中心在融水勾灘站,12~16日降雨量844毫米。由於桂江、柳江等支流洪水彙流,使西江梧州站出現最高洪峰水位25.91米,相當於七八十年一遇的洪水,為1915年以來的特大洪水。全區有70個縣市、730個鄉鎮、1048萬人受災,23萬多人被洪水圍困,死亡141人,傷439人,倒塌房屋7.6萬間,損壞房屋15.6萬間,農作物受災140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00多億元。

廣東大部分地區6月11—20日相繼遭暴雨襲擊,17日清遠縣降雨量達206.2毫米。暴雨中心在連江上遊連縣至陽山一帶,實測最大降雨量為781毫米(8—17日)。暴雨造成各江河水位猛漲,北江韶關站最高洪峰水位57.21米,為1915年以來的最大洪水;橫石站洪峰水位23.93米,超過曆史實測最高水位0.37米;清遠、石角站分別出現解放以來最高水位。由於西江、北江洪峰幾乎同時到達思賢,加之下遊河道排水不暢,又正值潮水上漲期,珠江三角洲各圍外江水位迅速上漲,外江水位比圍內水位高1米以上,圍內積水無法及時排出,嚴重的外洪內澇,給三角洲各縣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統計,全省有51個縣區、496個鄉鎮、1140多萬人受災,死亡220人,傷4425人,倒塌房屋25萬間,損壞房屋82萬間,157萬人一度被洪水圍困,緊急轉移安置災民72萬人,無家可歸26萬人,農作物受災1050萬畝,毀壞水利設施2.3萬處、公路182公裏,直接經濟損失146億元。

湖南沅水上遊和湘江流域6月11—18日普降暴雨,部分地區降了大暴雨。雨區主要集中在湘江流域,臨武日降雨量200.1毫米,江華碼市5天降雨總量548毫米。湘江出現建國以來的最大洪水。據統計,全省有10個地市、63個縣市、1241個鄉鎮、1838萬人受災,132.7萬人被洪水圍困,有150個城鎮進水,損壞房屋22.9萬間,倒塌房屋10萬多間,死亡215人,傷7700多人,受災農作物1364萬畝,1.2萬多家工礦企業停產或半停產,直接經濟損失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