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1月29日,海地進行了結束前總統杜瓦利埃家族28年獨裁統治的第一次全國大選。淩晨6時,首都太子港成千上萬的選民在投票站前排成長龍,等候投票。就在這時,身穿便衣、黑布蒙麵的近百名武裝分子分乘幾輛汽車向他們衝來,用機槍向他們瘋狂地掃射,頓時,一些選民倒在了血泊之中。
1987年11月29日,這是630萬海地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這一天,海地人民將舉行全國大選,這是結束海地前總統杜瓦利埃家族28年獨裁統治後舉行的第一次全國大選。海地人民激動狂喜的心情溢於言表。為了爭取民主的日子,他們已經等待並鬥爭了整整30年了!
當大選之日的黎明降臨時,血腥的攻擊也在這一天降臨到海地人民頭上,這也是各國的國際問題觀察家們所始料未及的。當時人們發覺,至少有6輛沒有標記的轎車裏坐著殺手,傲慢地巡遊著城市,仿佛在監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車到之處,便使這一地區籠罩上一層恐怖的氣氛。在薩克雷·科大教堂,暴徒們衝進正在做早禮拜的教堂,打斷了人們虔誠的禱告,他們衝上去擊碎了祭壇,並用槍托猛擊正在作禱告的兩位婦女。教堂外的路上,一位年輕的父親正領著孩子興衝衝地往教堂走來。迎接他的,不是主教那慈愛的目光,而是一陣冷酷的槍彈,他沒有呻吟一聲便倒下了。機敏的外國記者們立即發現,是一輛畫有葡萄酒標誌的小轎車向行人發射了槍彈。
一名被這場大屠殺驚嚇得幾近發狂的19歲的海地婦女向舊金山《稽查官》雜誌的記者證實說,大選前夜,首都太子港南郊的一個貧民窟受到許多身著製服的軍人的包圍,身穿製服的人向她們開槍,並拿刺刀捅她們。和她一起的46位夥伴都被殺死了,隻剩下她和另外兩個夥伴逃了出來。然而南非現軍政府拒絕對這一證詞作出回答。為此,海地黑人人權委員會強烈要求國際大赦組織對此進行深入調查。南非軍政府這才答應,它將組織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大選中發生的暴亂。
最殘忍的莫過於發生在太子港商業區的“阿根廷民族中學”的大屠殺。11月29日清晨6點,海地全國6000個投票站開放了,在“阿根廷民族中學”的投票站也如期開放了。這時,由50名暴徒組成的刺客小組似從天而降般地降臨到100名等待投票的海地人麵前。他們瘋狂地用自動武器向手無寸鐵的海地人掃射,並殘忍地逐一撂倒了一些企圖逃離危險現場的人。一位婦女躲到校園操場上的一棵杏樹下,然而也未能幸免;另一位選民逃到校園外臨近一個小弄堂裏,也被暴徒追上砍下了腦袋。據統計,光在“阿根廷民族中學”,至少有17人——或者更多的人在這次襲擊中喪生。美國《時代》周刊攝影記者瓊·伯納德·迪德裏奇事後來到現場:“我們實在無法辨別被殺害的人都是誰,他們都被打爛了。”
這一天,暴徒們還控製了國內最有效的宣傳機構——電台。許多電台被迫關閉了,包括獨立電台、羅馬天主教電台等全國著名的電台,隻有首都電台幸免。暴徒們威脅這些電台不許播放有關大選慘案的消息,而命令它們播放音樂。痛苦不已的海地人民那一片悲愴的哭聲與廣播裏那輕柔的音樂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人世間最催人淚下的一幕!
在這次大屠殺中,新聞記者也成為暴徒襲擊的目標。當多米尼加共和國電視台的一名攝影記者拍攝暴徒們狂掃濫射的情景時,暴徒們立即把一梭子彈掃向了他,這位攝影師當即飲彈身亡。據統計,有8名左右(包括美國、英國、瑞士等國)的外國記者被打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