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顯示出中國的航天科技已達到國際尖端水平,中國躍身成為世界第硯航天大國。中國人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中國的國際聲望大為提高。2004年,中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錢學森格外看重,如今已年過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誌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被譽為“中國實現千年飛天夢想第一人”的科學家說:“這是全體航天人的榮譽,我是代表他們來領這個獎的。”

●青藏鐵路的通車

1973年12月29日,晚年的毛主席在會見尼泊爾國王時,對這位隔著青藏高原的鄰國國王說:“中國將修建青藏鐵路,不僅要修到拉薩,而且還要與尼泊爾接軌,通到加德滿都去。”

1984年,建成了青藏鐵路的西寧至格爾木段。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格爾木被視為連接西藏和新疆同甘肅的戰略要地,它是西部幾條公路線的交彙處,但是從格爾木鋪設鐵路到日光之城拉薩,仍然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當時的鐵逆部部長傅誌寰在陳述修建青藏鐵路中的難題和解決之道時說:橫在我們麵前的是三道世界難題,多年凍土、高山缺氧和環保間題。世界級的高原凍土難題,我們基本解決了:對於青藏高原上脆弱的環境問題,我們有了全新的認識……修建青藏鐵路萬事俱備,於是,黨中央一聲令下,這項耗資330億元的工程終於在2001年的6月29日動工了。

在建造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隻大世界性難題的破解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首先是高原缺氧。青藏鐵路橫跨可可西裏和唐古拉山無人區,大部分地區氧氣含量僅為海平麵的50%左右,極端氣溫可達-40℃。青藏鐵路沿線設立了醫療機構115個,上場的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能在半小時之內得到有效治療。沿線還建立了17座高壓氧艙。由於安全措施有力,建造鐵路過程中未發生一例高原死亡事故。

第二是凍土難題。凍土是指溫度在0℃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岩土和土壤。凍土會在冬天體積膨脹,夏天融化時體積縮小,建立在凍土之上的路基就會破裂甚至塌陷。青藏鐵路的修建需要穿越550公裏的多年凍土。很多凍土專家在西北研究數十年,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第三是環境難題。青藏鐵路建設中用於環保的投資大約為11億元,全線建設了33個野生動物通道,並且盡量避免破壞原有的植被。

青藏鐵路由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全長1956公裏。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長814公裏,1979年建成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格爾木至拉薩段、自青海省格爾木市起,沿青藏鐵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全長1142公裏,其中新建1110公裏。

2006年7月1日,曆經5年艱辛,青藏鐵路全線開通。一代偉人的宏偉計劃實現了!上萬名居民擁入拉薩火車站,從北京到拉薩、從上海到拉薩的火車票甚至一票難求。在青藏鐵路開通的慶祝大會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稱青藏鐵路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又一個偉大成就”。

據統計,截至2008年6月30日,青藏鐵路已迎送旅客282萬人次,運送進出藏物資超過160萬噸,為青海和西藏兩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全麵取消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今天高票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曆史。

農業稅作為一種在農村征收、來源於農業並由農民直接承擔的稅賦,在中國延續了2600年之久,其間共經曆了五次大的調整和變化:第一次是由夏商周時期的勞役地租,改變為春秋戰國時期以畝計征的實物地租;第二次是由秦漢時期按土地產量分成的比例地租,改變為魏晉至唐前期按土地數量繳納的定額地租;第三次是由魏晉隋唐時期的租調製調整為唐中後期的“兩稅法”;第四次是由唐後期的“兩稅法”改變為明代計畝征銀的“一條鞭法”;第五次是由明代的“一條鞭法”改變為清代的“攤丁入畝”,完成了賦役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