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天”聯在何處尋安樂窩,快進來歇歇;請大家服清涼散,都坐下嚐嚐。
說明:“小洞天”距“萬綠叢中”僅咫尺之地,為一天然岩洞,每當炎夏,洞中涼意可人,涓涓細流,清涼味甘,故洞口題額曰:
“風味如何”。作者聯中的“尋安樂窩”,“服清涼散”等語,深含哲理,耐人尋味。讀此聯,使人不禁心頭一熱,有如醍醐灌頂,清爽無比。
“企橋”聯
一、上行聯想過去麼?過去便能通碧落;休下來了!下來難免入紅塵。
說明:“企橋”小巧玲瓏,為石拱單孔橋,在小蓬萊的“惠泉”
之下,通過此橋,向上可通往山間諸廟宇,下行便可走出山門。橋下溪水潺潺,清澈見底。作者題額“企橋”者,含有企望之意。此聯隱喻五泉山乃世外桃園般的仙境,體現了作者追求避世隱居的生活態度,也符合這座園林的一些特色,遠離塵世,清靜空靈,恰恰是隱士的樂園。
二、下行聯問來來往往人,今日之遊,水意山情都樂否?
到活活潑潑地,任天而動,花光草色亦欣然。
說明:上聯問大家今日之遊,玩得開心不開心?下聯是說,這裏遠離塵世,清心幽雅,風景秀麗,涼爽宜人,來到這裏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心情也就豁然開朗了。
“痛斥八國聯軍攻占北京”聯(作於一九零零年)
我都是黃帝子孫,俯仰乾坤,何堪回首;你看那白人族類,縱橫宇宙,能不驚心。
說明:自鴉片煙戰爭以來,尤其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中華民族受到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和淩辱。消息傳至隴上,群情激憤,劉爾炘先生義憤填膺,於甘肅文高等學堂大禮堂慷慨陳詞,揮筆書聯,以痛斥帝國主義者的侵略罪行,表達了先生熾烈的愛國熱情。
“甘肅省公立圖書館”
①聯一時不再來,到此館少留片刻;書能益智,挪功夫多閱幾行。
說明:此聯是寫在圖書館大門上的楹聯,文意與圖書館頗為切近。
二收全球東西四五千年中巨製零篇各分門徑;俾②大河南北七八十縣③內後生小子都有師承。
注釋:
①1916年(民國五年),甘肅省教育廳廳長閻士璘會同士紳劉爾炘、張繼祖等將原學務公所及蘭山、求古、五泉書院的書籍彙總到一起,創辦了“甘肅省公立圖書館”。館內計有各類圖書9913種,78686冊;雜誌9931冊;報刊4種,為蘭州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②俾(bě):使。
③大河南北七八十縣:清代甘肅有八個府、六個直屬州、六個同知、四個通判、六個州、四十七個縣,共計七十七個縣。
三我不管是中是外,是古是今,但得書便供人讀;你無論為富為貧,為貴為賤,要成人須看書來。
“甘肅文高等學堂”
①聯(作於一九零三年)
一振尚武②精神為自立國;汰虛文③積習讀有用書。
注釋:
①甘肅文高等學堂成立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是在廢除科舉、興辦學校的影響下成立的,當時暫借五泉書院授課,次年在蘭州市暢家巷建校,聘請劉光蕡為總教習。課程設有經學、史學、地理、外文、理化、博物、教育心理、數學、法製、兵學、圖畫、萬國公法、體操、修身等科。劉光蕡逝世後,由劉爾炘繼任總教習,前後保送入北京大學深造者四批,學校聲譽甚高。辛亥革命爆發曾一度停辦。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甘肅省立第一中學校。1936年改名為甘肅省立蘭州中學。
②尚武:注重軍事或武術,即尚武精神。
③虛文:沒有實用性的文章。
說明:作者的治學原則是求實、求用。他非常重視“實學”,反對空談。他認為“實學”,是治國、治世的有用之學,它直接影響國家的盛衰存亡。在他所著《勸學邇言》中說:“學之患莫大於無用,學之有用者,學之實者也。”“人有實學,學有實用,而國家亦收得人之實效。”在《果齋別集》中又說:“國運之盛衰,關乎人才,人才之盛衰,關乎學術,學術純正,才是實學。”這副楹聯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治學精神,而且還主張振奮尚武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強大、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