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國
“蘭訓班”,全稱是“中央警官學校駐蘭特種警察訓練班”,是“軍統”創辦的重要基本訓練班之一。自1938年8月開始,共辦了5期,到1946年結束。校址在蘭州中山橋南頭路東關帝廟內(現在的甘肅省軍區招待所一帶),後門通木塔巷的木塔寺。“蘭訓班”無論從人事配備以及分係學術、學科訓練等各方麵,在中國警察訓練史上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蘭訓班”的組織結構和人事“蘭訓班”主任由軍統局長戴笠兼任,他常在重慶,實際由少將副主任行使職權。第一期為劉璠,浙江人,黃埔一期畢業,留德學生,維也納警政大學畢業。第二期為王孔安,陝西鹹陽人,黃埔六期畢業,後任甘肅省警務處處長兼保安副司令。第三期為廖華萍,四川人,早期同張國燾一起參加革命活動,中途變節。曾任重慶軍統局本部督察,蘭訓班二期政訓組長,後調重慶,逃台灣。第四期第五期為胡國振,浙江人,黃埔四期畢業。戴笠在黃埔六期學習期間,胡國振曾是戴的指導員,和他有師生之誼,因此戴十分器重胡國振。當第五期將結束時,胡國振調南京,由秘書劉忠雲代理副主任。班本部下設:1、主任辦公室;2、教務組;3、政訓組;4、總務組;5、會計科;6、醫務所;7、學員大隊部。每個組、科、所、隊由三至七、八人組成,比較精幹。
蘭訓班的訓練內容每期的訓練期限為一年左右(第一期從1938年8月開始到1940年4月畢業)。其具體的訓練方法是把一年分作兩半,劃為前期訓練和後期訓練。前期訓練為軍事訓練,後期訓練為特工技術訓練。軍事訓練又叫做入伍生訓練。其訓練的內容分為課堂和操場兩部分;或者叫做學科、術科。在課堂上主要講授: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陣中勤務令。在操場上的訓練也分作兩步份:一是製式教練;二是戰鬥教練。其目的是通過教練,培養學員具有初級軍官的才能。以便在需要時,派往各部隊擔任軍事諜報參謀之類的工作。後半年為技術訓練。根據警察特工專業的需要,分為若幹係,即:情報係、行動係、警政係、外事係、電訊係、郵檢係、邊疆係。各係負責人、主要教官和訓練情況如下:
1、情報係。主任教官程一鳴,廣東人,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曾任軍統各大特訓班情報教官。當時任第八戰區司令長官部調查室主任,1945年調任隴海鐵路警務處長,1948年調任上海警備司令部少將稽查處長。在任情報教官期間,學員對其講述蘇聯格伯烏(蘇軍情報局)、克格勃訓練、活動情況,深有好評。上海解放前夕逃往台灣,後任保密局派港澳情報組少將組長。1958年攜帶電台、文件、武器起義回國,任廣東省及全國政協委員。該係的主要課程有:情報業務、偵查術、跟蹤、盯梢、秘密通訊、密碼技術、速記法、化妝術(又分為外形化妝和心理化妝)。
2、行動係。主任教官路鵬,安徽省人,蘇聯留學生。當時任西北公路局科長。該係的主要課程有:各種武器使用、爆破技術、擒拿術、秘密逮捕、暗殺術、藥政學等。
3、警政係。主任教官沈儬康,當時任蘭州警察總局局長,教官劉鴻烈,甘肅人,德國留學生,後調任蘭州緝私處長。該係的主要課程有:刑法、警察業務、警政法規、審訊技術等。
4、外事係(分為英語、俄語、日語三個班)。甲、英語班:中校教官陳偉華,西南聯大畢業。乙、俄語班:主任教官包煦,當時任國民黨外交部駐西北特派員公署秘書。教官薛鑒,東北人。學習內容主要是會話,招待方麵的如:空軍、車隊和翻譯報紙等(主要是針對蘇聯援華飛行員和駕駛員的)。丙、日語班:主任教官劉忠雲,政訓組長兼任。
5、電訊係。主任教官魏世賢,遼寧人,上校軍銜。該係的主要課程,就是收發報機的使用和修理、攜帶、防備。分機務與報務,機務是電台的使用、維修、拆裝;報務則側重於通報、密碼的翻譯和速記等。
6、郵檢係。中校主任教官王鳳榮兼。該係的主要課程,就是學會拆信的方法,並懂得各種化學通訊等。
7、邊疆係。係主任是林知淵,當時任邊疆調查室主任。該係分為回語、蒙語、藏語三個班。上述所謂分係訓練,各項課程並不是截然一刀切,各係的課程仍然不同程度的保持著一定的聯係。這就是說,各係除其本身的課程占主要成分外,其餘各係的課程也要作為常識,根據需要適當的增加作為學習內容。各係的統修課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