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別人的地盤,別人做主 (1)(1 / 3)

來人姓鄧,名禹,字仲華,南陽郡新野人。其實,鄧禹追隨劉秀也不是一兩年的事了。當年,劉秀西入長安受學時,鄧禹也在長安受學,那年鄧禹隻有十三歲。

那時,鄧禹偶遇劉秀,遂認定他是個非常之人,於是追隨親附,一晃就是數年,後才戀戀不舍歸鄉。劉秀造反後,劉玄不小心當了皇帝,新野豪傑向劉玄推薦鄧禹,鄧禹寧死不跟劉玄。他告訴豪傑們,你們都別瞎扯淡了,我心裏早有跟定的人了。

鄧禹聞聽劉秀率兵北渡黃河,心想壞了,再不追就晚了。於是他策馬狂追,追過黃河,一直追到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總算把劉秀追上了。

鐵杆粉絲和偶像相見,不勝唏噓。劉秀問鄧禹:“陛下授權於我,可以封爵任官,先生大老遠奔我而來,是不是想求官來了?”

鄧禹答道:“錯!”

劉秀驚訝地看著鄧禹:“哦,那您是為啥而奔我來的呢?”

鄧禹答道:“不為別的,隻想做你的追隨者,建功立業,讓我的名字也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劉秀笑了。

鄧禹話不過才開個頭,這時,隻見他滔滔不絕,說出一套讓劉秀耳目一新的政論。

鄧禹的論述很長,意思大約如下:劉玄掛名是天子,但是,隻要東邊兩股勢力沒擺平,他就別想坐享天下。這兩股勢力分別是赤眉集團和青犢集團,之所以重視他們,忽略別的,主要是因為他們軍隊多,作戰單位都是萬人以上。

赤眉集團之前曾試著歸附劉玄,可是沒來多久,他們就全跑了。歸根結底,不是別的,而是劉玄這人太平庸,沒有凝聚力,而新市兵和平林兵那幫將領更是庸碌之徒,隻想著升官發財,心中哪有天下長遠之計,更沒有安邦立國之大誌。

回到正題。天下成大事者必有兩個條件,即天時與人事。從天時看,劉玄當皇帝後,天象詭異,極為不祥;從人事看,劉玄不過是個平庸之輩,絕非成大事者。分析當今大勢,閣下昆陽城一戰,名震天下,功名赫赫。盡管如此,將來肯定也無立足之地。

所以,閣下應順勢應變,招兵買馬,收買民心,再創高祖劉邦之大業,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以閣下之能力、人氣,成此大業,並不難矣。

自起兵以來,這是劉秀第一次聽到如此震耳欲聾的話語。鄧禹一語,猶如萬箭穿心,紮到他心窩裏去了。在劉秀自己看來,隻要天下未平定,他的安全都是沒問題的。如果有一天,天下無事,他這把利劍即將被劉玄束之高閣,安危即不知了。

而鄧禹一話,點醒了夢中人,與其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反客為主,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粉絲,還是鐵杆的好啊。頓時,劉秀心裏湧起了一股莫名的騷動。這是一種被深埋於心裏,從未被發覺的衝動。

說真的,劉秀很激動。這種激動不是說他找到了一個多年的知己,而是知己猶如黑夜裏的明燈,替他指出了一個通往未來的方向。

熟讀《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在遇見諸葛亮時,惶惶乎猶如喪家之犬,奔波流離近二十年,活得很苦很累。後來,正是諸葛亮隆中一對,指引他一條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從此,劉備的人生及曆史走向,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諸葛亮這種曆史角色,我稱之為推手。歌手想在市場走紅,必有推手。政治家想在曆史上站穩腳跟,也必然擁有高瞻遠矚的推手。當年,高祖劉邦平定天下,也是得力於張良、陳平之類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