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潛艇的功率很大,有的可達二三萬匹馬力。它的航行距離比一般潛艇遠多啦,可達一二十萬海裏,航行速度達到25節~30節以上。

核潛艇上的反應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可能給潛艇乘員的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核潛艇設有嚴密的防護裝置。在反應堆外麵包有用特殊鋼板或鐵板等製成的防護層,通向反應堆的管道外麵也裝有防護裝置。潛艇上還設有防放射性輻射的監視報警係統。為了保證乘員安全和健康,艇上的空氣、食品和淡水要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

核潛艇和普通潛艇一樣,今後也將向高速度、大深度和低噪音,以及提高探測能力、自動化控製能力等方麵發展。

活動的海上機場

在二次世界大戰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中,航空母艦出奇製勝,以赫赫戰果贏得了軍事家們的注意。直到這時,人們才認識到航空母艦和陸地上的坦克一樣,已成為海上的活動碉堡和大武器庫,有著令人驚奇的威力。

航空母艦雖然身胖體重,可跑起來還是挺快的,速度達到56~93千米/小時,與一般千噸以上的驅逐艦跑得一樣快。

現代航空母艦,一般按排水量大小分為3類,即排水量6萬噸以上的為大型;而小於2萬噸的為小型;居於2萬至6萬噸之間的為中型。若以航空母艦擔負的戰鬥任務不同,又可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和泛用航空母艦3類。

攻擊型航空母艦的排水量最大,它的甲板上停放有大批的攻擊機和戰鬥機,可進行大規模的海、空戰。它既能攻擊敵方的艦船,又能轟炸敵方的重要目標,攻擊力強,活動範圍大。反潛航空母艦的主要任務是同敵方潛艇作戰,但也可用來支援登陸部隊作戰,因為這種航空母艦上載有反潛飛機和垂直起落飛機。泛用航空母艦兼有以上兩種航空母艦的特點,因為它是在攻擊型航空母艦上同時帶有一批反潛直升機和一些反潛設備。這種航空母艦的獨立作戰能力強。

通常,航空母艦上可停放具有各種作戰能力的飛機上百架,它們有的專門進行投彈轟炸,有的施放魚雷或發射導彈,有的進行偵察,還有預警飛機、垂直起落飛機等。艦上還裝有一些火炮和導彈發射架,專門與來襲的敵機、導彈和艦艇作戰。另外,航空母艦上還可以攜帶核武器。因此,航空母艦的攻擊威力之大是其他任何艦艇都難以匹敵的。

航空母艦由於龐大笨重,抗風浪能力強。在12級台風中照樣能安全航行,航空母艦攜帶的燃料多、續航能力強,可以遠離港口獨立作戰,連續航行1萬多海裏。如果采用核動力,則它航行的時間更長,航程也更遠。

航空母艦的主要缺點是目標大,容易爆炸起火、作戰行動受到限製。航空母艦今後將向著小型化方向發展。設計家們已考慮把氣墊技術應用於航空母艦上,使它的航行速度提高到一百節,這樣就能大大縮短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時的滑行距離,取消彈射器和攔阻索。另外,有人還大膽設想將航空母艦與潛艇結合起來,提高它的隱蔽能力。如果上麵這些方案得以實現,航空母艦的威力將大得驚人。

21世紀的潛艇

現代潛艇既能潛入水下,也能在水麵航行。它主要用來攻擊敵方的水麵艦艇和潛艇,破壞和摧毀敵方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標。載有核導彈的潛艇,還可以襲擊敵方的內地目標。核潛艇能長時間地進行水下高速航行,更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海戰艦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海戰不斷增長的需要,軍事家們正在繪製著未來潛艇的藍圖,它們將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向高速度邁進。潛艇航行速度快,既能預先占領有利的陣位,給對手以突然打擊,又能迅速躲避敵方的攻擊,保證自身的安全。未來的潛艇將大都采用核發動機。

要提高航行速度,就得減小潛艇在水下航行的阻力。為此應盡量避免在艇體上開孔,盡可能提高艇體表麵的光滑程度。試驗證明,在潛艇表麵包上一層彈性物質,可減小阻力60%。在潛艇艇體上噴塗一層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也可降低阻力。人們預計,若這些措施全部采用,就可使未來潛艇的水下航行速度達到50~6O節。還有人提出建造一種“皮動潛艇”,使潛艇像蛇一樣可以彎曲前進,以增大航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