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戰時,民用船隻被證調用於打仗,過去和現在的例子都不少。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之戰,就使用了大量民用船隻,還創造了木船打兵艦的戰例。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曾調動170艘商船,租用外籍船隻78艘,用來運輸各類物資。民用船隻一般作勤務船隻用,以彌補海軍這類船隻的不足。
航空母艦
海軍艦艇中,外形和噸位最大的是航空母艦。它被稱為海上軍事基地或活動島嶼。它的主要武器係統是艦載飛機,載的大多是直升機,短距離或垂直起降的戰鬥機,有的航空母艦,也裝備艦對艦、艦對潛導彈和艦載防空導彈、魚雷和艦炮等。
按噸位分成大中小3種:排水量在6萬~9萬噸是大型航空母艦,約載有飛機70~100架;中型的排水量在3~6萬噸,載有飛機50~70架;小型的排水量在3萬噸以下,載飛機在80架以下。航空母艦有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兩種,根據戰鬥任務不同,分為攻擊型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
全世界現有航空母艦總數約為30艘。美國有一半,其次是俄羅斯,他們兩家加起來,占有2/3。自己製造擁有航空母艦的,還有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印度、巴西、阿根廷、西班牙等國的海軍航空母艦是從別國購買的。
美國是最早把艦艇和飛機結合在一起的國家。1910年,美國在巡洋艦上成功地進行了飛機起飛的試驗。
第艘航空母艦出現在海洋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它是英國用戰列巡洋艦改裝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廣泛用於海戰,替代戰列艦成為海戰的主戰兵艦。1961年,美國建造了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
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是美國在1968年6月建造的第二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艦名叫“尼米茲”。
以後還造有幾艘巳米茲一級的,艦名則叫“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羅斯福”號、“林肯”號和“華盛頓”號、“尼米茲”號和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多用途艦,載有飛機約100架,包括20架艦載攻擊機、20架戰鬥攻擊機、20架戰鬥機、10架反潛飛機、5架無線電電子對抗機、5架遠程雷達警戒飛機和6架“海王式”反潛直升機等。
“尼米茲”號總長332.9米,寬40.8米,滿載排水量96626噸,吃水深11.3米,航速30節,也就是每小時行駛55.56公裏。它的飛行甲板相當於3個足球場麵積。有兩座核反應堆,4台蒸汽輪機,一共26萬馬力,續航力約80萬海裏,可以連續航行13年而不需要進港補充燃料。裝載的飛機燃油有1萬噸,足夠艦載飛機16天的需要。
艦上不但有對空導彈、近防炮,先進的對空、對海和導航雷達等武器裝備,而且有淡化海水裝置,夠5萬人的用水需要。還有體育廳、籃球場、電視廳和圖書館等等。艦員有6300人,也是世界上所有航空母艦中編製人員最多的。
世界上最輕量級的航空母艦是意大利“朱塞甫·加裏巴爾迪”號,1981年建造,1987年服役,艦長180.2米,寬23.4米,飛行甲板寬度是30.4米,吃水深6.7米,滿載排水量是1.337萬噸,主機功率隻有8萬馬力,航速30節。艦上裝有防空導彈發射架2座,反艦導彈發射架4座,40毫米雙聯機關炮3門,三聯短魚雷發射管2座,機載直升機16架,放在機庫內的有12架,4架露天停放。意大利這艘航空母艦是一艘輕型艦,主要用作大規模反潛戰。
航空母艦現在還威風一世。美國炫耀武力,每次都要出動幾艘航空母艦。1991年海灣戰爭,美國出動了以6個航空母艦編隊為核心的艦艇250多艘。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部戰爭中,出動航空母艦等艦艇數最多的一次。
航空母艦的優勢是大,艦載飛機和其他武器裝備的數量也大,遠距離作戰和續航能力也大,等等,但是它的不足之處也在於大。因為大,造價就昂貴。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80年代的造價是18億多美元。大,也就目標明顯,容易成為精確製導武器的打擊目標。
國外正在研究製造一種叫做“戰爭之島”的新的艦船。它由數十隻似船非船的方舟並接起來,可以隨時拆裝,隨處移動,可分可合。組合在一起時,甲板長有1000米,寬有100米,可以起降戰鬥機、大型轟炸機、運輸機等各種飛機。
“戰爭之島”同時又是庫房,不僅能裝載百架飛機,還能容納幾百輛坦克和其他武器係統。真是名副其實的活動島嶼!它建造周期短,造價低,管理費用少。造一隻航空母艦的費用可以造4隻這樣的“戰爭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