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曆史。第一架用發動機驅動的載人飛機,是美國萊特兄弟在1903年研製成功的。1914年,飛機正式用來打仗。而它被頻繁地、大規模地用於作戰,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事情。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襲擊蘇聯.出動的飛機多達5000架。英國為了反擊德國空襲.五年間出動轟炸機36.5萬架次,向德國投下96.5萬噸炸彈。
近三四十年,航空兵器更加發展了。現在全世界有多少軍用飛機?有一個統計材料說,軍用飛機有108516架,其中美國占了3/10。
當今世界上的軍用飛機有如下特點:
①飛得快,最快的飛行速度已經是音速的3倍,一分鍾60公裏左右;
②飛得遠,借助空中加油的辦法,飛機可以不停地飛到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
③飛得高,最高的可以飛到3.5萬米的高空;
④也能飛得低,低到離地麵隻有30~50米,貼著樹梢呼嘯而過;
⑤轉彎抹角,機動性能好,低空慢速盤旋最小半徑約450米,轉彎角速度最大已經達到30度/秒。
當然不是同一架飛機既能飛得最快又能飛得最遠,還能飛得最高最低。飛機的設計、裝備和使用,是根據執行什麼任務來定的。
此外,飛機的維護、更換機件,現在也變得簡便了。重要部件采用單元體結構,發生故障可以按單元調換。就像搭積木一樣,哪一塊不要,就把哪一塊搬掉,換上另一塊。有的軍用飛機更換一台發動機,3個人一小時就可以完成。作戰準備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這些都是由於當代科學技術應用到航空領域引起的變化。隨著微電子、人工智能、光電子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和廣泛應用,航空兵器還將有新的發展。傳統的空中作戰概念,包括空戰的樣式都在發生變化。
一對一、飛機同飛機麵對麵那樣的空戰場麵,在今日高技術戰爭中將很少看到了。因為飛機的飛行速度實在太快,使用的武器也已經不是一般的槍炮,而是導彈,所以不等照麵早已一決勝負了。
傳統的飛機種類的區分已經模糊不清。比如殲擊機、強擊機、殲擊轟炸機之間的差別就很小。它們都可以攜帶航空炸彈,都裝備有航炮、導彈,都既能空戰又能對地麵目標攻擊、轟炸。直接用來打仗的飛機大多在向著多種用途方向發展。
一些保障己方作戰安全的飛機發展起來了,它在空軍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像電子對抗機等,現在就幹脆把它歸人作戰飛機範疇了。
直升飛機
人們的印象中,常常以為有飛機的部隊都是空軍,好像隻有空軍才在空中打仗。其實,陸海空三軍都有飛機,都有航空兵。不過陸軍的航空兵出現得最晚,是在軍用直升機發展起來以後的事情。
尋根究底,直升機的發展竟然起源於中國的竹蜻蜓。英國的一本《世界航空史話》的書裏說,喬治的第一架直升機模型是以1785年法國人的設計方案為基礎製造的。“那是一種簡單的垂直上升裝置,而且是以早期中國的一種設計思想為基礎研製的。”
中國很早就有一種叫竹蜻蜓的玩具:兩片削成厚薄不勻的竹片裝在一根木棍上,雙手一搓,竹片利用慣性和氣壓作動力便可飛上天空去。我們是把竹蜻蜓當玩具,並沒有再往前跨一步。歐洲卻在“竹蜻蜓原理”上摸索,造出了直升機。這就像中國人發明了火藥,隻是用於做鞭炮、禮花,逢年過節喜慶日子裏放一放,湊湊熱鬧一樣。而歐洲人拿去造槍造炮,使武器從冷兵器發展到熱兵器,連打仗的樣式也一起跟著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德國人在1936年造出了用發動機驅動的直升機,可以持續航行1小時20分鍾,高度可達三四百米,還能作懸停、360度轉彎、前飛、後飛、側飛等複雜動作。
1936年,美籍俄羅斯人研製成功了第一架軍用直升機。3年後,成批在美國陸軍中服役。
還是德國人首先在直升機上安裝機槍,在1944年用於戰鬥。這就有了武裝直升機。
現在軍用直升機已經自成一個家族。它們有反坦克直升機、火力支援直升機、殲擊直升機、反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海陸兩用直升機等等,這是專用類型的。還有多用類型的,除去攻擊,還可以作運輸、空降、救護等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