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的追蹤可以讓敵人繼續退卻,一直退到他認為能夠再次發動戰鬥的地點為止。因此,純粹的追蹤能夠充分發揮已經獲得的優勢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得到失敗者無法帶走的一切,比如傷員、疲乏不堪的士兵、行李和戰車等。但是,這種純粹的追蹤無法像下麵兩種追擊那樣進一步瓦解敵方軍隊。
假如我們並不滿足將敵人逼到之前的營地,或者隻占領敵人已經放棄的地區,而是想要獲得更多的東西,意思就是,當敵人的後衛占據陣地時,我們就讓做好充分準備的前衛向他發起進攻,這樣一來就能夠促使敵人加速退卻,最終瓦解。敵人在退卻中的慌亂逃竄,最終導致了敵人的瓦解。對士兵而言,在強行軍後準備休息時又聽到了敵人的炮聲,這實在是最苦惱的事情。在一段時間內,如果天天遇到這種情況,就可能導致士兵驚慌失措。在這樣的情況下,失敗者不得不承認,他們無法抗拒對方的意誌,而自己已經無力抵抗。假如意識到這一點,軍隊的精神力量必然會遭受更大的削弱。假如能逼迫失敗者在夜間行軍,那麼,追擊就取得了最大的效果。因為,在傍晚勝利者逼迫失敗者逃離已經選定的營地--不管這個營地是後衛用的,還是整個軍隊用的--他們就隻能實施夜行軍,或者繼續後撤另找營地,這兩種結果是相類似的。可是對勝利者而言,卻可以安然地度過一夜。
在緊逼追擊的情況下,軍隊的部署和營地的挑選還需要依據其他很多條件,尤其是給養、地形障礙、城市等,因此,隻有書呆子才會死板地利用幾何學來說明:追擊者總是可以任意擺布退卻者,逼迫他在夜間行軍,而自己卻可以在夜間休息。盡管如此,在部署追擊的時候,緊逼追擊的方法不但可行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此外還能夠大大提高追擊的效果。假如說人們實際上很少采用這種追擊方法,這是由於對於追擊的軍隊而言,在這種追擊中選擇宿營地和支配時間,要比正常情況下的行軍困難很多。早晨提前一些出發,中午到達宿營地,餘下的時間籌劃糧秣,夜間休息,這種普遍法則要比依據敵人的行動來確定自己的行動的方法簡單得多。因為在後一種方法中,關於行動的各項決定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的,有時出發會在清晨,有時出發會在傍晚,一天之中總有多半時間在與敵人接觸,進行炮戰、零星的戰鬥或者迂回戰,簡單地說,各種必需的戰術措施都要采用。對於追擊的軍隊來說,這種負擔是相當沉重的,而在負擔原本就已經很多的戰爭中,那些並非絕對必要的負擔人們總想擺脫。以上考察是正確的,它適用於整個軍隊,包括強大的前衛隊。所以,第二種追擊中,即緊逼退卻者的追擊中,是非常少見的。甚至在1812年與俄國作戰的戰局中,拿破侖也很少使用這種方法。很顯然,這是由於在這次戰局中還沒能達到目的之前,他的軍隊已經被巨大的艱難困苦折磨的有全軍覆沒的危險。然而,在其他的戰局中,在緊逼追擊方麵法國人卻出色地發揮了他們的毅力。最後這種追擊方法,也是一種最有效的追擊方法,是以阻礙敵人退路為目標的平行追擊。
當然,任何失敗的軍隊在退卻的時候,總有一個目的地是他最先想要到達的,不管它距離自己有多遠。這個目的地也許是隘路--不預先搶占它繼續退卻就會遭受威脅;或者是重鎮、倉庫等--搶先到達那裏就會產生非常重要的意義;或者是堅固的陣地、同友軍的集合點等--到達那裏就可以重新獲得抵抗的力量。
如果沿著與失敗者平行的道路向這一地點追擊,那麼,顯而易見,失敗者就必須加快退卻的速度,以至於最後變成逃竄。在這種情況下,失敗者隻有三種應付的方法:第一種是攔截敵人,運用出敵不意的戰術,取得成果。不過,從失敗者自身的處境來看,獲得這種成果的可能性較小。顯然,這一方法隻適用於具有果斷精神、敢作敢為的統帥,以及雖然已經戰敗但還沒有徹底喪失戰鬥勇氣的優秀的軍隊。因此,失敗者選擇這種方法的幾率非常的小。
第二種方法是加速退卻。但這與勝利者所希望的恰好符合;而且這種退卻容易導致部隊過度疲勞,致使大批士兵掉隊,火炮和各種車輛也會丟失或損壞,從而造成巨大的損失。
第三種方法是避開敵人。繞過那些對方容易阻斷的地點,盡量遠離敵人,比較輕鬆地行軍,這樣一來就可以避免匆忙退卻時的不利情形。這是三種方法中的下策,它就像一個無力償還債款的人又欠下一筆新債一樣,隻會造成更為狼狽的局麵。但是在有些情況下,這個方法還是奏效的,有時甚至還是唯一可行的辦法,而且也有獲得成功的例子。但是一般說來,人們采用這種方法,事實上不是因為相信這種方法可以有把握地達到目的,更多的是因為其他令人無法容忍的理由,即擔心與敵人進行真正的戰鬥。懼怕與敵人展開真正的戰鬥的統帥是多麼可悲呀!不管軍隊的精神力量遭受多大的挫折,不管遭遇敵人時自己在精神力量方麵將處於多麼不利的形勢,膽小怕事、回避與敵人戰鬥,對自己隻能更加不利。如果1813年拿破侖回避哈瑙會戰,而選擇在曼海姆或者科布倫次渡過萊茵河,那麼,他甚至有可能無法像在哈瑙會戰後那樣率領三四萬人渡過萊茵河了。這說明,失敗者可以利用有利地形進行防禦,周密地準備並謹慎地進行一些小規模戰鬥。隻有通過這些戰鬥,軍隊的精神力量才能逐漸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