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紅岩賦(重慶)(1 / 2)

青史鐫紅岩,滄桑故事鮮。虎頭岩仍昂揚攀登者梯坎,紅岩嘴總伏飲嘉陵江清漣。默然拾級而上,恍回崢嶸時光。

八十年風雨,千般事塵煙。凝神注目老照片,忽然烽火天地間!

哀那八年河山碾碎,寸土寸血;髓漿塗壕,骨肉築壘,九州將士,聞義赴難!幸此巍峨巴渝地,岩高峽險;遷都重慶,文壇政界,內統外聯,圖存救亡。

屈而不辱,立錐霧陪都;手足同仇,升旗辦事處;民心砥柱,堅持南方局。

煙幕裏揮戈,戳穿和平詭計;使節前舌戰,鉚接同盟戰場。唱黃水謠,喚起四萬萬同胞;演雷電頌,鼓舞士氣貫長虹;論持久戰,聳立民魂鐵脊梁。談判桌上,曉民族大義;防空洞口,宣統戰方針;民主之家,謀建國興邦;戰鼓聲中,倡聯合政府。待凱旋,淚水歡歌,揚百年禦侮之眉,憧中華振興之憬。主席來,踏開延安旋律,洋溢紅岩氣息。黨啊二十多歲!周公啊眉宇軒昂!董老啊年富力強!

雖痛一黨私心,刀光在路口晃蕩殺機;更憑相忍為國,燈火在密室運籌光明。猶可憶獨裁爪下與民盟誌士肝膽相照,似可聞新華換版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香港營救存新民主文脈,遊擊縱隊在敵占區燎原,協商參政奠新中國政權。大有農場,蔬果在轟炸聲裏光合生長,黃葛樹為革命航向站崗;辦事處裏,氣節將地下黨鍛煉成鋼,閣樓頂用電波搖旗呐喊。

南方局光芒,照亮川康江南。紅色老板白手起家,穿補丁貼身襯衣,百萬私產歸於黨。地下黨員上海經營,交黃金十二萬兩,三塊銀圓留紀念。渣滓洞,白公館,老虎凳上,烈士以血肉之筋骨保護浴血奮戰的黨。金媽媽母子忠義死節,傾獻二千餘兩黃金;秦基偉將軍慨然題詞:“光榮的兒子,偉大的母親”!感戴老一輩浩然正氣:山岩般民族,鑽石樣精神!

壯哉,長江嘉陵穿巴字流水;偉哉,歌樂縉雲出渝霧展屏!念往昔,中流擊水,民生輪幾曾千帆競發,刀光劍影,交通員兼程匹馬單槍;喜今朝,山水人文,長江站立一百七十五米高度,科技智慧,輕軌高鐵彩練當空。

春雨秋霞,晨曦暮靄,漫步民主湖畔,駐足曾家岩頭,聆聽紅岩之靈魂,依舊旋律悠揚!

參考文獻:

孫誌慧著:《溯遊抗戰重慶叢書:走進南方局》。重慶出版社2005-3

黃宏、何事忠主編:《紅岩精神》。人民出版社2007-5

鍾修文、李暢培、厲華主編:《鐵窗風雲》。群眾出版社1997-4

謝儒弟主編:《重慶抗戰文化史》。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重慶分會編著團結出版社2005-8

注釋:

1.虎頭岩在紅岩村後的高處,抗戰期間,新華日報報館曾設在虎頭岩下。(《紅岩精神》48頁)

2.嘉陵江從紅岩村前流過。

3.梯坎:入紅岩村紀念館便是長長的大理石鋪飾的台階,也叫梯坎。

4.遷都重慶:1937年10月29日,國防最高會議決定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淞滬抗戰結束之際,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領相關部門和人員於1937年11月17日離開南京,開始遷都重慶。(《重慶抗戰文化史》36頁)八路軍辦事處後來也遷往重慶。

5.辦事處和南方局:1939年1月,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在重慶成立。辦事處是中共的合法公開機構,而國民黨是不允許南方局公開存在的,南方局隻能秘密地設在八路軍辦事處內。(《走進南方局》第18—21頁)

6.和平詭計:1938年,日本對華政策從軍事進攻為主轉為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汪精衛在重慶大放“和平”煙幕,***曾親自致電汪精衛,告誡他堅持抗戰,***等與國民黨商討堅持抗戰、反對投降。1938年年底,汪精衛逃出重慶,叛國投敵。(《紅岩精神》第164頁)

7.使節:重慶為當時的陪都、戰時首都,各國駐華使節在重慶,***抓住機會向各國使節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和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主張。

8.“黃水謠”是《黃河大合唱》中的一部分,《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的交響樂代表作,由光未然作詞,在抗日戰爭中為喚起民眾起了很大作用。(《重慶抗戰文化史》第357頁)

9.“雷電頌”是郭沫若創作的曆史劇《屈原》中的高潮內容,慷慨激昂,震撼人心;《屈原》的主題是團結禦侮,在抗日民主運動中影響極大。(《重慶抗戰文化史》第290、291頁)

10.《論持久戰》:***著。

11.防空洞:重慶大轟炸時,***經常抓住機會向在防空洞躲避的群眾講革命故事、國內國際形勢,並曾在防空洞口會見外國友人、新聞記者和愛國青年學生。(《走進南方局》第49頁)

12.民主之家:指40年代民盟本部所在的鮮特生之家的“特園”,重慶談判期間,***三顧“特園”,讚此為“民主之家”;1946年馮玉祥將軍親書雕刻“民主之家”木匾。(《走進南方局》第70—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