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自1924年11月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一直被日本人所庇護,居於天津日本租界。1931年10月29日,土肥原到達天津,誆騙和引誘溥儀到東北。土肥原迎合溥儀期盼複辟“大清帝國”的強烈欲望,謊稱幫助溥儀到東北重新登基。為了免除溥儀的懷疑,促使溥儀終下決心,土肥原又使伎倆,指示漢奸於11月8日在天津製造暴亂,土肥原乘機劫持溥儀離開天津,於11月13日到達營口。隨後密送旅順,靜觀時機。
11月21日,國聯大會決定組成李頓調查團赴中國東北調查“九·一八”事變。為了對付李頓調查團,日本決定利用調查團尚未踏進中國國土的時機,加快策劃成立“滿洲國”的步伐,企圖給占領東北披上“合法”的外衣,蒙騙世界輿論。
1932年1月4日,本莊繁同幕僚擬定出最後具體方案。方案決定成立管轄東北四省和蒙古的“滿蒙中央政府”,定都長春,由溥儀擔任首腦;中央政府設參議府,由蒙、滿各1人,漢人3人,日本人3人組成;日本軍隊擔當新國家的“國防軍”。該政府最遲在3月上旬,即國際聯盟調查團到達東北之前成立。關東軍的方案謊稱,“滿蒙中央政府”是中國人本身從內部分離出來的,並不違背《九國公約》和國聯盟約的精神。這一方案由板垣攜往東京,日皇裕仁破格接見了阪垣。
1932年1月13日,阪垣攜日本陸軍省、海軍省和外務省製定的《中國問題處理方針綱要》返回沈陽。1月22日,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召開了“建國幕僚會議”,具體製定了建立偽滿洲國的方案。此後,便加快了建立偽滿洲國的速度。2月16日,按照關東軍的指導和阪垣擬定的方案,張景惠等各地漢奸頭目在沈陽召開炮製偽滿洲國的“建國會議”。17日,以張景惠為委員長的偽東北行政委員會宣告成立,並於次日發表宣言,與南京國民政府脫離關係。
25日,阪垣代表關東軍司令官向“東北行政委員會”提出經日本政府和軍部批準的方案,指定國名為“滿洲國”,元首稱“執政”,年號“大同”,版圖包括奉天、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及呼倫貝爾、哲裏木、昭烏達、卓索圖各盟,以紅藍白黑滿地黃五色旗為“國旗”,國都定在長春,改稱“新京”。
2月22日,阪垣到旅順與溥儀會晤。癡心複辟的溥儀不肯出任“執政”,要求恢複帝製。後在阪垣威脅要“用對待敵人的手段做答複”的情況下,溥儀答應暫任執政一年。這樣,偽滿洲國的籌備工作便告結束。
1932年3月1日,按照日本的旨意,張景惠以“偽滿洲國”政府的名義發表了《建國宣言》,宣布偽滿洲國成立以溥儀為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3月9日,溥儀在日本文武官員和大小漢奸簇擁下,在長春粉墨登場,就任執政。3月10日根據關東軍司令部提出的名單,溥儀任命了偽滿洲國的主要官吏。
隨後,溥儀同本莊繁以“換文”的方式簽訂了日滿密約,規定:“滿洲國”之國防及維持治安委諸日本;“鐵路、港灣、水路、航空線等之管理並新路之布設”,均委請日本及日本指定之機關;日本人可任“參議”和“其他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之官吏”,關東軍司令有“保薦”權、“解職”權等。
1932年9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承認偽滿洲國。同一天,日“滿”在長春簽訂了《日滿議定書》,規定偽滿尊重和確認“日本國或日本臣民在滿洲國領域內根據以往日中兩國間的條約、協定、其他條款以及公私契約所享有的一切權力和利益”;“日本國軍隊駐紮在滿洲國境內”,兩國共同擔負防衛國家的責任。
《日滿議定書》以正式條約的形式,確認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的控製權,日本指揮“滿洲國”的一切行動,中國東北從此淪為日本的新型殖民地。
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在長春郊外的祭壇上,告天即皇帝位,年號康德,鄭孝胥改稱國務總理大臣,行政體製改為君主立憲製。
1934年10月1日,“滿洲帝國”公布新的《省官製》,將熱河省在內的原東北四省劃為10個省,12月又把原來的興安省劃分為東、南、西、北四省。實際上分為奉天、濱江、吉林、龍江、三江、間島、安東、錦州、熱河、黑河、興安東、興安南、興安西、興安北14省。此外還有新京、哈爾濱兩個特別市和東省特別區。1937年增設通化省和牡丹江省。1939年增設北安省和東安省。1941年增設四平省。這樣,偽滿洲國最後便為19省、2市所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