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魏茨澤克指示舒倫堡靜觀待變。但在以後的幾天裏,有消息說,英法蘇談判取得了進展。這使德國大為不安。5月26日,裏賓特洛甫曾擬電示舒倫堡,要他盡快去見莫洛托夫,打破德蘇會談中的僵持局麵。隻是由於當時德國認為,英法俄協議“很不容易防止”,希特勒擔心在這種情況下會遭蘇聯拒絕,而出麵幹涉,電報才未發出。
5月30日,魏茨澤克以討論蘇聯政府請求保留蘇聯駐布拉格商務處為借口,和蘇聯駐德國大使館代辦阿斯塔霍夫進行了會談。會談伊始,魏茨澤克便說:“元首過問了這件事。”顯然是想給對方造成柏林的上層人物對改善與蘇聯的關係感興趣的印象。這次會談使德國外交部得出的結論是:蘇聯政府願意改善兩國關係和繼續進行會談。當天22時40分,魏茨澤克向舒倫堡發出了如下“特急”電報:“我們決定;與迄今為止所采取的策略相反,現在要與蘇聯建立某種程度的接觸。”。整個6月份,德國大使館和蘇聯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阿那斯塔斯。米高揚之間,一直在進行關於簽訂新的貿易協定的預備性會談。
蘇聯擔心德國與蘇聯談判的目的隻是想以此來幹擾和破壞蘇聯同英法的談判,所以態度非常克製和謹慎,避免一切有礙於三國談判的東西發生。盡管同英法的談判進行得很不順利,沒有什麼令人鼓舞的東西。
5月31日,莫洛托夫在最高蘇維埃作報告時,詳細分析了當時出現的局麵。他強調說,蘇聯一如既往,願為“建立非侵略國家的可靠而有效的抵抗陣線”而竭盡全力。他說:“我們同英國和法國進行談判,我們認為,有必要與德國和意大利也保持實質性關係。”很顯然,在任何情況下蘇聯都不能使自己陷入孤立的境地。
7月22日,德蘇貿易談判在柏林恢複。同一天,魏茨澤克告訴舒倫堡:“我們將在這裏以明顯的合作態度采取行動,因為出於總的考慮,希望簽訂、而且是盡早簽訂條約。”
7月23日,法國和英國最後同意蘇聯的立即進行軍事談判的建議。消息傳到柏林後,引起了德國當權人物的擔心。他們不再猶豫,決心不惜付出巨大代價,使蘇聯在他們行將發動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7月26日,德蘇經濟談判的德方代表施努雷根據裏賓特洛甫的指示請蘇聯駐德代辦阿斯塔霍夫和商務代表吃飯。其間,施努雷露骨地對兩位蘇聯人說:“英國能夠給俄國什麼呢?至多是參加一場歐洲戰爭並與德國交戰,這對俄國來說幾乎不是一個值得向往的目標。相反,我們能夠給些什麼呢?中立,並置身於可能發生的歐洲衝突之外。如果莫斯科願意,還可以達成一項關於俄德間相互利益的諒解,這項諒解會像先前那樣給雙方帶來好處。”
7月29日,魏茨澤克給舒倫堡寫了一封密信,要他試探莫洛托夫的態度。如果莫洛托夫的矜持態度有所轉變,可進一步向他表示,“不論波蘭問題如何發展,以我們所希望的和平方式解決也好,以強加給我們的別的方式解決也罷,我們都準備保全蘇聯的利益並且同莫斯科政府達成諒解。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問題上,如果談判進行得順利的話,也可以進一步提出,我們將調整我們對波羅的海國家的態度,以尊重蘇聯在波羅的海的重大利益”。
8月2日,裏賓特洛甫同阿斯塔霍夫進行了一次長談。裏賓特洛甫表示,德國方麵希望改善德俄關係,並且說,從波羅的海到黑海沒有一個問題不能得到使雙方都滿意的解決,再次明確表示願同蘇聯修好的願望,並暗示德國將在一周之內向波蘭算賬,希望同蘇聯就波蘭的命運達成諒解。第二天,裏賓特洛甫親自給舒倫堡發了一份特急電報,向他通報了這次會談的情況。同日,正2時45分,施努雷同阿斯塔霍夫舉行會談。阿斯塔霍夫表示,雖然蘇聯也希望改善關係,但“迄今為止對德國的態度還不了解有什麼具體的東西”。但是,德國人現在是“準備更加具體地繼續談判的”。稍後,在魏茨澤克向舒倫堡發出的電報中談到了這一點。當晚,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接見德國大使。接見時,舒倫堡遵照德國外長的指示明確表達了德國方麵的意願。這時,蘇聯政府已發現德國已開始沉不住氣了,便欲擒故縱,有意采取拖延戰術。這一是因為英法蘇軍事談判即將開始,蘇聯仍然希望能與英法達成協議。二是認為,適當拖一拖有利無弊。蘇聯不但不會因此而失去什麼,而且還會促使急於同蘇聯和解的德國拿出更多的東西。這時,莫洛托夫雖然放棄了他往常那種“矜持的態度”,但對舒倫堡的話卻反唇相譏。他列舉德國拚湊反共公約、支持日本反蘇、將蘇聯排斥在慕尼黑會議之外等敵對行為之後說:“怎麼能說德國最近的聲明能同這三件事沒有矛盾呢?德國政府態度的改變目前還沒有證明。”
在以後的幾天裏,德國方麵的要求更加強烈。8月10日,施努雷根據裏賓特洛甫的指示向阿斯塔霍夫保證:“在采取戰爭解決方式的情況下,德國在波蘭的利益也是有限的。德國的利益決不需要與蘇聯的任何利益發生衝突,我們隻是必須對這種利益加以了解。”阿斯塔霍夫的回答依然是冷淡的、回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