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14日,珍珠港。
早上8時剛過,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情報參謀埃德溫·萊頓海軍中校拿著一份文件快步走進美國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兼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的辦公室,萊頓手上的文件是太平洋艦隊無線電情報分隊淩晨剛剛截獲並破譯的日軍機密電報:
“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定於4月18日視察巴拉爾、肖特蘭和布因的日程安排如下:8時,乘坐一式陸上攻擊機由6架戰鬥機護航,從拉包爾起飛;10時,到達巴拉爾,換乘獵潛艇前往肖特蘭;11時30分時,到達肖特蘭;12時30分時,乘坐獵潛艇離開肖特蘭返回巴拉爾;13時30分,到達巴拉爾;14時,乘坐一式陸上攻擊機離開巴拉爾;14時30分,抵達布因,在第一基地司令部午餐;16時,從布因起飛返回拉包爾;17時40分,回到拉包爾;如遇天氣不佳,本視察日程向後順延一天。”
這是老對手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視察日程安排,是由日軍東南艦隊司令和第8艦隊司令聯名於4月13日20時發給巴拉爾、肖特蘭和布因的基地、航空隊和守備隊主官的。
尼米茲看過屯報,抬頭對萊頓微微一笑,“你的意見,幹掉山本五十六?”
萊頓激動地說:“山本這個老混蛋是策劃轟炸珍珠港的罪魁禍首,這次該是讓他償還血債的時候了。”按照安排山本五十六將進入瓜島機場起飛的戰鬥機作戰半徑,正是幹掉他的絕佳機會。
這份電報是太平洋艦隊無線電情報分隊淩晨剛剛截獲並破譯的。無線電情報分隊是在原來由羅徹斯特海軍中校指揮的夏威夷海軍情報中心站的基礎上組建的,該情報站就是破譯了日軍中途島戰役作戰計劃密碼的功臣,那時已經擁有1000多名工作人員,由威廉·戈金斯海軍上校負責,專門負責截收日本海軍的無線電通訊,然後進行破譯、翻譯及情報分析,此時分隊的密碼專家已經逐步掌握了日軍各作戰單位的戰時無線電呼號,摸索出了日軍密碼變化規律,並成功破譯出了日軍的部分密碼,其中有日本海軍運輸調度所使用的密碼,從中洞悉日軍運輸船隊的航線及中途停泊港,這些準確的情報為美軍潛艇部隊作戰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尼米茲作為運籌全局的戰略家,並沒有因為可以幹掉山本五十六而得意忘形,他首先考慮的是山本五十六死後日本海軍是否還有比他更出色的將領來代替他,如果這樣,豈不是弄巧成拙?所以尼米茲馬上就這一點詢問萊頓。
作為太平洋艦隊的情報參謀,萊頓對日本海軍所有大將級別的將領情況都了然在胸,隨即向尼米茲逐一列舉,分析每個人的資曆、經驗、能力和膽識,最後萊頓說:“在日本海軍,山本五十六是最出類拔萃的,而且由於他在偷襲珍珠港中的高超指揮,使他成為除了天皇之外最受軍民崇拜的人物,如果幹掉他,將給日軍士氣和民心以沉重打擊!”
山本五十六曾數次赴美,或求學或考察或任職,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潛力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所以最初他竭力反對與美國開戰,成為日本海軍中堅定的反戰派人士,甚至因此幾乎遭到激進少壯派的暗算,但是山本五十六並不是和平主義者,他所反對的不過是與強大的英美開戰,因為他曾準確預測日本即使通過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也隻不過能保持一年到一年半的優勢。所以在他擔任第一航空戰隊司令時積極參與對中國的侵略,他指揮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的艦載機對中國城鄉進行過野蠻的入侵轟炸,並積極擴充海軍航空兵的實力,使之成為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最具打擊力的利器。當日本大本營與英美開戰的戰略方針確立後,他便一改初衷,竭盡全力策劃並組織對美國的作戰方針。
正是由於他在偷襲珍珠港作戰中的出色指揮,他被日本海軍譽為“軍神”,深受崇拜,在日本政界和軍界成為僅次於天皇和東條英機的第三號人物,也被美軍視為珍珠港的罪魁禍首,一心要將其置於死地而後快。
這一次,山本五十六在“伊號作戰”結束後,決定利用一天時間視察巴拉爾、肖特蘭和布因等前線基地,以激勵士氣。山本五十六的這一決定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日本陸軍第八方麵軍司令今村均陸軍大將就以2月間自己前往布因視察途中,座機遭遇美軍戰鬥機的經曆,力勸山本五十六取消此行,駐肖特蘭島的第八航空戰隊司令城島高次海軍少將甚至專程來拉包爾勸阻山本五十六,但他不為所動,執意要去。因此他的副官渡邊海軍中佐草擬了視察日程安排後要求第8方麵軍派專人送交,但通訊軍官表示該密碼4月1日剛剛啟用,又是極難破譯的5位亂碼,美國人根本不可能破譯,絕對安全,因此最後還是用無線電發出了。而美軍破譯專家卻隻用數小時就將其破譯,這一電報無形之中也就成為山本五十六的“催命符”。
美軍破譯工作如此出色,主要歸功於新西蘭海軍“基威”號輕巡洋艦1943年1月29日在瓜島附近海域撞沉的一艘日軍潛艇,從這艘潛艇上,美軍得到了日本海軍最新版的密碼本,這本密碼本對於此次破譯絕密電文幫助極大。這也是美國軍事情報領域在無線電破譯方麵繼中途島戰役破譯日軍作戰計劃之後的又一輝煌成就。
山本五十六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同時,幹掉山本五十六也將極大地鼓舞盟軍的士氣,打擊日軍的氣焰,並能報珍珠港這“一箭之仇”。盡管尼米茲心裏十分想幹掉山本五十六,但幹掉山本五十六不僅僅是軍事行動,還牽涉到諸多的政治因素,因此一向謹慎的尼米茲仍不敢輕易拍板,於是向華盛頓請示。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出版的宣傳畫“仇敵!”尼米茲的請示電報很快就轉到了羅斯福總統那裏,此時,羅斯福正與海軍部長諾克斯和海軍作戰部長金上將一起共進午餐,羅斯福聽了彙報,並沒有立即表態,因為在西方世界有一條不成文的慣例,戰爭中不得暗殺對方的國王和統帥,似乎頗有幾分騎士風度。
但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論德國還是英國,都組織過對敵方首腦和統帥的暗殺,倒是美國人還始終堅持這一慣例,所以羅斯福有些猶豫。倒是金上將的分析提醒了他,金上將認為,山本五十六要去的地方是前線,在作戰區域內,一名海軍大將和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樣,都是合法的射擊目標!何況山本五十六還是毫無信用發動偷襲珍珠港的元凶,早已失去了國際法的保護,即便他活到戰爭結束,也還要接受軍事審判。
海軍部長諾克斯也征求了隨軍主教關於截殺敵方統帥是否道德的問題,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也表示了同意。
羅斯福這才下了決心要幹掉山本五十六。美國人為此次行動取了最恰當的名字——“複仇行動”。就是要報珍珠港的一箭之仇。
尼米茲接到羅斯福總統指示後,立即開始製定行動計劃。
為了作戰能有絕對把握,他們詢問了戰鬥機專家,對各種飛機的性能進行了認真的對比,最後決定選用P-38“閃電”戰鬥機為參戰機型。
P-38“閃電”戰鬥機是美軍第一種雙引擎戰鬥機,由洛克希德公司研製,最高時速732公裏,最大航程3600公裏,機上配有1門20毫米機炮和4挺12.7毫米機槍,機炮配彈120發,每挺機槍配彈500發,火力相當強勁,各項綜合指標都勝過日軍現役主力戰鬥機“零”式一籌。日軍對性能優異的P-38“閃電”戰鬥機望而生畏,稱之為“雙發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