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秋冬季反“討伐”艱苦卓絕、以弱勝強(3)(2 / 3)

楊靖宇先後5次被捕,直至“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才得出獄。出獄後先後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哈爾濱市委書記等職,同時還任東北反日總會黨團書記。1932年4月兼任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1933年6月調到南滿工作。當年9月18日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第1軍獨立師發展很快,於1934年11月正式擴編成軍,楊靖宇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兼政治委員,積極聯合其他抗日武裝,開創聯合作戰的新局麵。1936年7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治委員。隨後第1軍與第2軍合編成東北抗聯第1路軍,楊靖宇任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同時任中共南滿省委委員。

從任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到第1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期間,他帶領抗聯指戰員戰鬥在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最前線,曾率部全殲偽軍邵本良部,威震南滿;為打通與關內紅軍的聯係,兩次組織西征;指揮襲擊通緝鐵路隧道工程現場以及蚊子溝之戰、埋財溝之戰、岔溝突圍戰、木箕河林場之戰、大蒲柴河之戰等,沉重地打擊與威脅了日偽統治。“七七”事變後,又率領抗聯第1路軍英勇征戰,主動出擊,牽製日軍入關,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1938年冬之後,又根據形勢的惡化及時改編部隊,調整戰略戰術,帶領抗聯將士克服重重困難,在長白山區艱苦奮戰,直至1940年2月23日在漾江縣犧牲。

7 警衛員眼中的司令

楊靖宇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解放而奮鬥的一生,特別是到東北後,為東北抗日遊擊運動的發展,為抗聯第1軍和第1路軍的成長壯大,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不愧為中華民族的抗日英雄。

日軍於1939年秋發起的“三省聯合大討伐”,很快便使楊靖宇率領的抗聯第1路軍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困境。在困境中,楊靖宇的偉大人格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王偉聖(當年楊靖宇的警衛員、解放後曾任哈爾濱市木材公司副經理)回憶說:

“楊靖宇率抗聯戰士在江一帶牽製日軍一兩萬人,當時每天都有敵人飛機擦著樹梢偵察轟炸,撒傳單誘降。幾乎天天和敵人打仗。這時抗聯的生活極其艱苦,一次我去找徐哲(時任第1路軍總部軍醫處長,後為朝鮮人民軍大將)同誌建議說,目前敵人這麼多,圍剿又這麼緊,是否大隊長(楊擔任過遊擊隊大隊長,在當時同誌們都這麼叫他)抽出二十幾個同誌暫時離開這裏,隱蔽起來。徐哲把我的話轉給楊司令後,結果叫楊司令把我好一頓批評。楊司令說:‘叫我離開這裏,這是動搖;在這個時候這裏我走能行嗎?離開這裏就是逃跑。我們要戰鬥在一起。’”

黃生發(楊靖宇的警衛員,解放後曾任吉林省二輕局副局長)回憶說:

“楊靖宇將軍在生活上從來不搞特殊化,和戰士們一樣過著清苦的生活。當時,由於敵人追蹤很緊,封鎖很嚴,楊靖宇同誌經常餓著肚子行軍打仗。沒有糧食吃,他和戰士一樣吃樹皮、草根。有一天楊靖宇同誌對周圍的幾個戰士說:今天我們改善一下生活,你們去牽幾匹馬來,要注意,牽馬屁股上有烙字的,這是敵人的馬,千萬不要牽老百姓的馬。戰士們當天夜裏就牽了幾匹帶字的馬,殺了吃馬肉。由於長時間吃馬肉,不少戰士拉肚子,楊靖宇同誌也發高燒。事務長老龔同誌,打掃一下麵袋子,烙了兩張小餅,讓我送去。楊靖宇同誌便問:‘這是哪裏來的?’我見瞞不過去,就如實說了。楊靖宇又問:戰士們都有嗎?我說:‘就剩下這麼點麵了,照顧一下你的身體。’楊靖宇同誌沉思片刻,語重心長地說:‘同誌,在困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想著大家,好好照顧同誌們,他們行軍打仗,流血負傷,太辛苦了。我不能和他們吃兩樣飯。’說完就讓我把餅送給傷員,傷員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吃。最後,楊靖宇同誌用小刀把餅切成條,放到鍋裏煮上,讓同誌們都能吃上一點。”

8 盤點

1939年,日軍在東北增兵達70萬,其中40萬用來“討伐”東北抗日聯軍,戰事達到空前頻繁與殘酷階段。根據形勢需要,東北抗日聯軍改變鬥爭方式,化整為零,進行潛伏活動,分區作戰,相機打擊敵人。秋冬季反“討伐”期間,東北抗日聯軍共進行戰鬥318次,斃傷俘日偽軍3186人,挫敗了日偽軍的“討伐”計劃。僅9月份,第1路軍第3方麵軍在寒蔥嶺就伏擊日軍軍車12輛,擊斃日軍少將司令鬆島以下270多人,繳獲重機槍2挺、輕機槍4挺、迫擊炮1門、步槍150多支、子彈70多箱及大量軍服、糧食等。

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與東北人民的支援下,高舉抗日救國的旗幟,長期堅持東北抗戰,同敵人進行了殊死的鬥爭,表現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堅強無侵的革命精神。在全國抗戰爆發後,抗聯鉗製與消滅了日本關東軍大量兵力,對全國抗戰起到了戰略上的配合作用,支援了蘇聯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