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文化機構(2)(1 / 3)

1985年1月,薊縣文化館被天津市廣播電視局、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為第二批營業性錄像放映試點單位。3月,文化館購進錄像放映機,在館內和農村廠礦開展有償服務。11月,成立薊縣民間音樂、文學、舞蹈“‘三集成’薊縣分卷”編輯部,主編馮旭泰,編輯孫少先、賈素琴、陳玉英、張曉棟、李立、楊秀梅。普查員為各鄉、鎮文化站專職幹部。12月,薊縣文化館泥塑組重塑獨樂寺八角亭內韋馱像竣工。

1986年8—10月,縣文化館舉辦“慶豐收業餘歌手比賽”。 這次比賽參賽範圍廣,農民、機關幹部、職工、教師等近4000多名歌手踴躍報名參加,共計進行了51場選拔比賽,形式有獨唱、重唱、對唱、小合唱、表演唱、自彈自唱等,400餘人參加各工委複賽,80多人參加縣決賽,最終尤古莊張敬武獲一等獎;城關許燕獲二等獎;下倉王洪江、翠屏山孟慶誌獲三等獎。整個活動曆時三個月,獲市文化局、天津電視台、《今晚報》授予的“百靈之聲”獎旗一麵。9月,文化館“漁陽畫店”開業。17—19日,組織全縣5個民間吹奏樂班30餘名民間樂手,參加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音樂家協會在楊柳青鎮舉辦的“天津首屆民間音樂觀摩會”,薊縣的吹奏藝人劉福、王敬臣、李賀等5人獲大會頒發的“天津民間音樂大師”稱號,16人獲“天津民間音樂樂手”稱號。10月,“幽燕十縣書畫影聯展”(北京、天津、河北共10縣)閉幕式在漁陽賓館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唐山、廊坊、承德、石家莊等地的有關領導、來賓、作者等200多人參加了閉幕式。

1987年5月,文化館舉辦“愛家鄉、唱薊縣創作歌曲大獎賽”,全縣共創作歌曲107首,參加作詞、作曲、演唱的愛好者1100多人。9—12月,舉辦“薊縣第一屆創作歌曲業餘歌手演唱賽”,比賽設歌詞、作曲、演唱一、二、三等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歌手獎。11月22日,文化館首次進津舉辦“薊縣雕塑展”,市領導、文化部、中國美協及有關領導、專家、外賓等參觀了展覽,並對展品讚不絕口,一些外商和愛好者當場購買並要求商洽訂貨。展後,文化館泥塑組為天津“泥人張”製作的仿製秦兵馬俑跪姿武士俑1600個,出口到英國倫敦。

1988年元旦春節期間,舉辦新年晚會、春節詩歌大獎賽、台球大獎賽、元宵節花燈大展、皮影調演、“話改革唱薊縣歌曲演唱會”和全縣百道花會大展演等係列活動。4月,在天津市“龍騰津門”花燈大賽中,薊縣文化館製作的“二龍戲珠燈”獲最佳花燈獎,薊縣出頭嶺74歲老人趙林用1000多節高粱稈製作的“走馬燈”獲優秀花燈獎,城關中學田士耕製作的“走馬燈”獲鼓勵獎,薊縣文化館獲優秀組織獎。

1988年2—3月,文化館在圖書館四樓展廳舉辦“薊縣攝影、剪紙作品展覽”,共展出攝影作品225件、剪紙作品600幅。中國美術館民間美術搏物館籌備組研究館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副主任李寸鬆到薊縣參觀展覽,給予高度評價。特別稱讚了邦均西南道村劉榮珍的剪紙“像這樣的民間老藝人,在全國都是少見的,這樣的作品在全國也是第一流的”,並遴選劉榮珍的16幅剪紙作品和其他作者的作品共49幅,送往中國美術館收藏。10月1—15日,第二屆“幽燕十縣書畫影聯展”在薊縣圖書館四樓舉行。參加展覽的北京、天津、河北的10縣有遵化縣、遷西縣、興隆縣、三河縣、大廠縣、香河縣、平穀縣、寶坻縣、靜海縣、薊縣。共展出書法、國畫、油畫、剪紙、木刻、攝影等作品152件。

1990年,組織參加天津市第二屆農民歌手比賽,薊縣歌手鄭連民獲三等獎。陳秀英獲優秀歌手獎。

1991年,全年重點組織城內流動文藝演出、皮影調演、群眾舞蹈表演賽、傳統遊藝活動、“家家樂”家庭文藝比賽、’91中國天津長城山貨節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和元旦、春節期間“軍民春節聯歡會”、“元宵燈展”、義務送春聯、花會調演、“老幹部聯歡會”等。

1992年,舉辦薊縣“漁陽杯”歌詠大賽。參加天津市第三屆田野文化藝術節“天穆杯”話劇小品比賽,小品《獨樂寺》獲三等獎。組織“第二屆中國天津長城山貨節”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

1993年,安排組織全縣業餘文藝愛好者,創作排練了三台輕音樂節目、兩台小品專場,到各鄉、鎮、委、局、部隊、機關、廠礦、學校演出,12月26日,舉辦了慶祝毛澤東同誌誕辰100周年“紅太陽頌”演唱會。舉辦春節“老幹部聯歡茶話會”、“薊縣警民聯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