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文學藝術(1)(1 / 3)

第一節文學

一、文學創作

薊縣的文學創作活動,舊時多限於上層社會少數文人之間,多數作品今已無存。民國《薊縣誌?藝文》中著錄者,以詩為主,其次為雜文。

薊縣,夏商時屬無終子國,秦漢至隋唐以來,先後屬於無終縣、漁陽郡,秦皇東遊、曹操北征、唐太宗東征,都曾經過這裏。由於地理位置原因,在漫長的曆史文化發展過程中,薊縣文化又帶有顯著的邊塞文化特點。如成語“老馬識途”的典故,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北風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戚繼光《馬上作》“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等。

古時薊縣境內寺廟眾多,自漢唐以來,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競相來此遊賞題詠,留下大量詩文,本土文化也得以滋生繁榮。[BF]明以前作者主要有平貞昚(唐)、竇儼(宋)、劉中(金)、張斛(金)、鮮於樞(元)、鮮於必仁(元)等,他們均著有詩集或文集。

明代,進士李孔昭隱居盤山,曾作過許多詩文,今尚能見到者,主要有《秋壑吟》一卷(詩140首、文1篇)。

清代,文學創作活動較前活躍,作品也較多。僧人智樸以詠頌盤山勝景為內容,創作很多名詩佳作。在清代文學創作中,影響較大的是康熙年間著名女作家蕭晶玉創作的小說《十粒金丹》(又名《第一奇女》、《宋史奇書》),該書以宋朝神宗時期的曆史為背景,塑造了女英雄高夢鸞的形象,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勇敢善良的品質,描寫了比較廣闊的社會背景,揭示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曆史麵貌。另外,楊大年、觀榮、張曉春、蔡壽臻、王晉之、李江、李樹屏、鄭雲生、蔡以觀、劉化風等人均著有許多文學作品。

民國年間,作者作品寥寥無幾,今能見到的僅金鳳翥、李恩培二人的作品。抗日戰爭時期,更無長篇巨著,目前所知的4個宣傳抗日救國的皮影腳本《槍斃楊山》、《頑固上當》、《參軍》、《天堂地獄》,均為灤西影社韓懷清(東二營人)所作。

新中國成立後,群眾性的文學創作逐漸發展起來。1950年10月,十區團幹部浩然(原名梁金廣)在《河北青年報》上發表通訊《姐姐進步了》,以後又陸續發表短篇小說《喜鵲登枝》及表現農村新人新事的長篇小說《豔陽天》、《金光大道》等,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勤奮而多產的作家之一。

50年代初至60年代,曆經“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大躍進”等重大曆史變革,文學創作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局麵。全縣在全國統一的政治口號鼓舞下,全民動員,積極參與“文學創作”活動。僅1959年,全縣建起業餘文藝創作小組4775個,骨幹49281名,帶動25萬多名群眾參與創作,共創作各類作品198萬餘件。1960年,春、夏兩季就掀起了兩次“寫作高潮”,當年文化館在年終工作總結中說:“發展工農業餘作者10000名,確定重點作者37名,創作詩、歌、畫不說,散文等作品10萬多件,摘選優秀作品彙編四集,印發800餘冊”。足見當時全民創作境況之一斑。

1971年,縣文化館創辦薊縣第一份文藝刊物——《盤山紅》,油印、手工裝訂、不定期發行,刊登業餘作者創作的詩歌、小說及綜合性文學作品。1972年,縣文化館設創作組,主要通過舉辦寫作培訓班和經常性的個別指導,培養文學創作骨幹。1973年,《盤山紅》更名為《薊縣文藝》,仍不定期發行。197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在下營鎮石炮溝村舉辦小說創作學習班,主要內容是輔導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1975年夏,文化館在下倉公社組織創作輔導班,深秋時又在下營公社組織創作輔導班,請著名作家浩然主講生活與創作的關係。1979年,《薊縣文藝》定為季刊,改為鉛印,內部發行,天津市報刊登記證第399號。主要內容是刊登縣內業餘作者創作的小說、詩歌、戲劇劇本、散文、民間文學、評論、歌曲及其他作品,刊物需稿量大幅度增加,較為固定的業餘作者達200多人。1986年,更名為《山裏紅》,1990年停刊,1998年恢複出刊,更名為《芳草地》。

1986年3月,薊縣文化局召開“《薊縣文藝》1985年度優秀作品評獎暨總結表彰大會”,全縣的業餘作者和《天津日報》部分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小說《在那彎彎的河邊》(李成業)、《音樂樹》(丁連舉),詩歌《故鄉的池塘》(楊銀華)獲得一等獎;金振東等9位業餘作者分別榮獲二、三等獎和特別獎。獲獎作者、業餘作者以及盤山詩社代表、長城青年農民學社代表在會上交流了創作體會和經驗。這次會議通過總結表彰、學習交流,為薊縣文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會師整頓、凝聚人心、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為以後文學新人的崛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後,文學創作隊伍不斷壯大,1986年,薊縣的文學作品獲國家級獎項3篇,獲市級獎勵24件次。1988年,收集文學創作作品210篇、“話說十年”演講征文96篇。1989年10月,天津市作家協會在薊縣召開“尹學芸文學作品研討會”,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航鷹出席並講話,天津市著名作家馮景元、李治邦、牛伯成等參加會議。與會人員對尹學芸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評論,《天津日報》、《今晚報》、《文藝報》對研討會進行報道。同年,編輯印刷《中國民間文學?薊縣分冊》。1999年舉辦“恒信杯”、“芳草杯”文學作品大賽。在天津市“文化杯”詩歌散文大賽中,薊縣選送的作品獲一等獎2名,二、三等獎各3名。2001年,在天津市中短篇小說評獎中,榮獲小說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2001年,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作品7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