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後,過了門,小倆口長期在一塊兒可就看出毛病來了。小夥子真是不懂事,吃飯自顧自,話也不會說。過了春節,小倆口去拜年,半路上媳婦對丈夫說:“到了我媽那裏,你別隻知道吃、知道喝的,謙讓著點。我爸讓你吃你再吃,讓你喝你再喝。你不在我跟前的時候,在你腰上拴一根線,我在窗外看著,我讓你吃的時候就拉一下線行吧,記住哇!”“嗯,知道了。”“到那時你啥也別說,我說回家咱就回家。別讓人家看出咱的傻來。”“嗯。”就這樣,媳婦教好丈夫到了娘家無話。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媳婦拴好了線繩,在窗外看著老丈人、新姑爺飯桌上坐定,傻小子也不夾菜,瞅著老丈人吃。老丈人心想這姑爺真叫懂事,見到生人知道客氣。忙說:“姑爺快吃菜呀。”這時媳婦在窗外拉了一下線繩,傻小子夾了一口菜。就這樣,拉一下,吃一口,再拉一下,再吃一口。過了一會兒,媳婦想去解手,可這線咋辦呢,總不能讓這根線吃不上勁吧!那丈夫一口菜也沒法吃了。往四下一看,跟前有根肉骨頭,好,就把這根線拴在肉骨頭上,我去廁所一會兒就回來。於是她拴好肉骨頭就上了廁所。
媳婦走後,來了一隻貓,見這裏有一根肉骨頭,就用爪子去叨,它叨一下,線繩吃一下勁,屋裏的傻小子就吃一口菜,貓連續地叨,傻小子連續地吃。貓叨個不停,傻小子也不停地吃,貓一爪子叨住了肉骨頭不鬆口,這下可忙壞了屋裏的傻小子,筷子飛一般地去夾菜,還嫌慢。老丈人一看姑爺這是咋的了,忙說:“姑爺慢慢吃,不要著急。”傻小子急了:“別說話,我這麼快地夾菜還趕不上呢,還讓我慢著點?”不一會兒,一桌菜讓他吃了個精光。把他撐壞了,也把老丈人嚇蒙了。
到了下午,媳婦一看太陽快要落山了,跟丈夫說:“咱們回家吧,不早了。”“中。”就離開了娘家門走了。老兩口子送閨女小兩口到了村頭,媳婦告訴丈夫:“叫他們別送了,我們走了。”丈夫答應說:“你們回去吧,我會聽媳婦的話的。今兒個我啥也沒說,你們兩口子今年死了,可別怨我。我們走了。”
通天河與通天嶺
傳說在很早很早之前,天上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很關心人間百姓的生活疾苦,傳旨各路神仙多到人間巡視,並如實彙報情況。
話說這一天王母娘娘也來到了人間巡視,看到了盤山如此的雄偉壯觀,危奇險峭,令人瞠目結舌,看那盤峰嶺,秀如娥眉,蜿蜒起伏,既無定形,勢如騰龍,美如天國,就像是靈宵寶殿赤須龍上下飛舞,旋轉如虹。
王母娘娘看著想著,如此美麗的地方,而這裏人們為什麼都緊鎖雙眉十分愁苦的樣子,生活好像很貧苦,我何不過去問個明白。
王母得知這裏十分地幹旱,山上光禿禿的,草木不生,王母娘娘想,是啊,像這樣美麗的地方,如果有了水,樹木花草不是更美嗎?就像我的禦花園的一般,想到這裏,她慈心一亮,撥下金釵,劃道天河,派了天蓬元帥來此治水,派金龍常灑甘霖,並在這裏設聚將鼓、點將台,從此盤山一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瓜果飄香,百姓安居樂業,也就有了今天的萬壑鬆濤,百瀑千泉。再說天河邊上有一嶺,從此就叫通天嶺。通天嶺上有一位小小的山神,這一天,這位小山神想,我既然叫通天嶺,就別白叫,幹脆,我上天得了。於是他年年生年年長,不知過了多少年,被上天千裏眼發現它快長上天了,趕緊報告玉帝:啟奏陛下,通天嶺沾了通天河之靈氣,不斷地往上長,要接上天庭了。玉帝一聽,說,快去告訴他,馬上收手,不許再長,不然嚴辦!於是千裏眼去告訴通天嶺的山神,告訴他不要再長了。可是通天嶺的山神不聽這一套,反倒越來越快地繼續向天庭長去。這一可惹惱了玉帝,玉帝說:“不知深淺的東西,不辦你,你不服啊!”說罷,他摘下月亮,掛於嶺上,從此通天嶺再不能往上長了。就成了今天的掛月峰。有詩雲:
把酒巡峰問九天,
何時明月掛峰巔?
玉帝遙答想當初,
就恨此嶺要上天。
方正石和官財石的傳說
從前,在彌勒峰上有兩塊巨石。有一天,八仙上天庭歸來,聽到王母娘娘巡視人間,在此劃了天河的佳話,就想到這裏來看看這事是不是真的。順便來此遊玩觀光。見四處五穀豐登,瓜果飄香,景色迷人,好似天堂桃園景,麵對銀河之美麗,眾仙如醉如癡,他們賞景話謎,吟詩作賦,好不盡興。忽然聽到張果老說:“我說幾位,你們看這兩塊巨石,擋著咱們,多傷咱們的興致,不如把它移走。”何仙姑附和著說:“曹國舅,都說你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我卻不信真是如此。你能否把這塊石頭拋下去?這就看你的力量了。”曹國舅一聽急了,說:“我不但能把這石頭拋下去,還能讓這裏桃花處處開,果樹滿山坡。”說著一揚手,巨石出頂落塵埃,後來人們稱其為方正石。從此盤山人做事方方正正,光明磊落。這時,藍采和說:“我還要讓此地人們官運亨通,財源直上。”說著將此石拋向了更遠處,後稱官財石。傳說,在宋朝有一個秀才叫劉義的,屢試不第,後聽表弟張學說:“盤山上有一奇石,名為官財石,像你這等才學,何不去試摸一回呢?”劉義聽了半信半疑,但還是急來盤山上,觸摸此石,他左手摸官財石的右邊三次,右手摸官財石的左邊三次,結果,進京趕考就中了狀元,做了禮部尚書。後來,他逢人便說,摸此石,摸左邊升官,摸右邊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