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哥你別誤會,我可跟政治上的人物沒什麼關係,我家老太爺經常教導我,你要做生意一定要注意政治上的輿論導向,隻有跟著政治走,生意才會越來越好。所以我經常看一些時政要聞和機關黨報。”楊廷軒仿佛看出董柏言心中的疑惑,笑著解釋道。
這小子很聰明,難怪在這麼短的時間將生意擴張如此大,董柏言笑了笑沒有說話。
“董哥你知道我最佩服誰嗎?”楊廷軒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我最佩服的是胡雪岩,縱橫近代史隻有他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商人,隻不過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他的命運早已經注定。如果放在現在的社會裏,肯定會將他的事業推向頂峰。”眼神中充滿了神往。
“小商在於民中商在於政大商在於國。你對呂不韋如何來看?”董柏言緩緩說道。“在中國曆史上,呂不韋作為一個商人,他開創了商人從政的曆史先河,可以說他有史以來的最大投機家也不為過。雖然幾千年過去了,但他的一生經曆,對後人的影響很大;即使到了現代社會,他的權術、公關手段、自我炒作的廣告宣傳等做法,仍然是比較前衛的,是夢想成功的人士學習的楷模。把呂不韋稱為蓋世英雄雖然會有人反對,但我認為他絕對是一個千古奇人。”
“你對他評價怎麼高為什麼不崇拜他呢?”董柏言笑著問道,不知不覺兩個人的腳步慢下來。
“嗬嗬我認為他不知進退,不能很好的審時度勢,尤其他在處理和趙姬的關係上拖泥帶水,一錯再錯,最後釀成殺身大禍。本來,當年他把趙姬送給了異人,異人稱王,趙姬為後,身為丞相的呂不韋就應徹底了結與趙姬的情緣,彼此各得其所,更能相安無事。哪知這老小子對趙姬還一往情深,趙姬對他亦戀戀不舍。尤其異人死後,趙姬守寡,兩人更如老房子著火沒救了,甚至光天化日肆無忌憚在王宮裏宣淫!這讓日漸懂事的秦王政怎麼看?你他娘的竟然敢搞我老媽!再加上朝廷官員、民間百姓的負麵輿論,即使最後精明的呂不韋發現自己已是引火燒身,“恐覺禍及己”,主動停止了和太後的往來,但是他又推薦那個大陰人嫪毐,結果引狼入室,一錯再錯,終於落得滅頂之災。”楊廷軒笑著說道,兩個人現在幹脆步走,已經背離了他們初始的目的。
“廷軒你隻看到了一麵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麵。呂不韋的政治主張和秦王嬴政的政治主張是相背離的,這才是最後釀成他走向悲劇的根本原因。秦王政繼承的是自秦孝公、商鞅以來的法家思想和作風。他對戰國晚期法家韓非十分推崇,當他在秦國讀到韓非的著作後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說“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法家講究法、術、勢,主張用嚴刑峻法來迫使人民努力耕戰,使國家富強,以達到統一的目的。”董柏言看了楊廷軒一眼接著說道。
“而呂不韋的思想,可以從他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一書看出,主要選取儒、法、道家的部分學說,加以綜合。名為“雜家\"”,實是以儒、道為主。《呂氏春秋》書中所反映出的政治主張,不難看出他是反對家天下,例如《貴公》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順民》中說:“凡舉事必先審民心然後可舉”,“先王先順民心”;《先己》中說:“聖人成其身而天下平,治其身而天下治”;而且他主張君主無為,《分職》中就曾說過:“君也者處虛”,“能執無為,故能使眾為也”。這些思想就算放到現今社會都是很具有進步性。有時候我真的很奇怪,整個呂不韋竟然在那個時候就能提出很具有鮮明的西方政治色彩的論調,不能不說他的思想確實很超前。前兩天我看了一部電視劇叫什麼《尋秦記》。說是有個現代人穿越到古時秦朝,其實在我眼裏看來呂不韋倒是很適合者角色。”
兩個人相視一眼嗬嗬大笑起來,在笑聲中彼此感覺到兩個人的距離在不斷的拉近。
董柏言回到賓館,看到逸塵和誌軍的房間門開了,推門笑著走進去。
林逸塵正在靠在床上看著一本書,見到他進來連忙將書放到一邊。
“逸塵吃飯了嗎?”董柏言很隨意的問道。
“還沒有等您回來一起下去吃,誌軍在樓下擦車一會就上來。”
“嗯,我換好衣服,咱們一起下樓吃早飯吧!”董柏言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