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越來越大,一隻隻野狼衝向崖邊,縱身一躍,化作一蓬蓬複仇的紅霧,呼嘯著鑽入穀底。
沒有人要求它們這麼做,沒有人替它們做決定,這是它們自己的選擇。
即便是貪生怕死之輩,若此刻身在崖邊,估計也會毫不猶豫的跳將下去。
沒過多久,穀底就集聚了濃濃的紅霧,站在崖頂已是看不清楚穀底的情況,但從邪靈拋擊巨石密度的降低不難看出邪靈在穀底並不好受。
這濃濃的紅霧宛若纏繞的冤魂,將邪靈緊緊的包圍,鑽入它們的鼻孔,破壞它們的生機。
夕陽將它的最後一縷光輝投射入穀底,因了紅霧的存在,這泣血的餘暉仿佛有了實質,看起來更加觸目驚心。
西南方距此地千裏之遙處,有一座方圓百裏的巨峰。此峰不僅高聳入雲,形狀還很奇特。正麵看去與其他山峰並無二樣,奇就奇在它的背麵。
它的背麵不像正麵那樣平緩,適合攀爬與修築建築,也不像別的險峰一樣壁立千仞一通到底,而是由九級誇張的台階組成。
最下麵的第一層台階高九千丈,第二層台階高八千丈,依次類推,最上麵的第九級台階高一千丈。
這座山峰的名字也比較奇特,叫作玲瓏寶刹,隻是無數年來人們早已習慣了稱呼它為九台山,所以知道它本名的人反而不多。
關於九台山,有著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有兩個。
一是天地初開之際,木葉祖師雲遊天下,無意中經過此地,看到九台山環境獨特天然靈氣濃鬱,便在此設置陣法凝聚靈氣。五百年後,木葉祖師重新回到九台山,此地的靈氣更加濃鬱,山體也在靈力的長期淬煉下更為堅實,木葉祖師便在此開宗立派,創建了一葉宗。
二是木葉祖師早年攜友出遊,曾在九台山駐足飲酒,當時的九台山還不能稱之為山,隻是一個平緩的土丘。
後來摯友因為救他而隕落,木葉祖師便在九台山築廬苦修,直到暮年修為大成,手刃了仇敵之後,以莫大神通煉化了七七四十九座山峰,鑄就了九台山如今的模樣。
說第一級台階用了九座山峰,第二級台階用了八座山峰……九級台階一共用了四十五座山峰,剩餘的四座,則按照東西南北的方位打入地底,當作地基,加穩加固。
所以無數年來曆經滄海桑田,九台山依然屹立如斯,不曾減損一土一石。
這兩個傳說都有典籍可查,也比較容易讓人信服。
還有一個傳說,則是隻在少數人中口頭傳播,因為內容太過離奇,所以大多數人隻當做故事來聽,而這,也正是這個傳說能夠流傳至今的原因。
在這個傳說中,九台山所處之地原本是一座尋常的山峰,某日一座玲瓏寶塔突然從天而降,直直的砸上了這座山峰。
煙塵散去,這座山峰被砸進了地底,隻剩下玲瓏寶塔屹立在原處,直插而上,與雲霧纏繞。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年,木葉祖師途徑此地,遠遠的就被寶塔隱隱散出的靈壓吸引,行至此處發現了這座震撼人心的寶塔。
為了掩蓋寶塔散出的靈壓,木葉祖師從遠處搬來數十座山峰,結成陣法,因這些都是木葉祖師特意尋找的山體材質比較特殊的山峰,所以結成陣法之後無比牢固,緊緊的禁錮住了寶塔的靈壓使其無法擴散。
而覆蓋在塔體之上的山石,也在歲月的打磨下,在天地靈氣與寶塔靈氣的內外淬煉下,變得更加堅不可摧。
九台山內藏寶塔這個猜測的一個依據便是山體背麵那九級巨大的台階,相信這個傳說的人們相信,這九級台階正是寶塔的九層樓閣。
從正麵望去,九台山腳下是一片片整齊的藥田,藥田之間分布著許多房子。這些房子大多比較簡陋,並且建築風格幾乎一模一樣,沒有什麼美感,這些都是外圍弟子居住的地方。再往上則是一排裝飾華麗的宅子,這些都是外圍弟子中混的比較好的日常生活居所。
穿過這排宅子,就到了一葉宗的山門。
一葉宗的山門並不繁雜,主體由兩根粗大的石柱構成,這兩根石柱通體光滑,晶瑩剔透,一看就知道是稀有材質經過反複淬煉而成的。
每根石柱上都盤繞著一隻金龍,龍尾纏在石柱中央,龍身先向下盤至石柱下端,再轉而向上直到石柱頂端。
龍頭枕在石柱最頂端,相對朝內凸出,龍頭之間則是三塊巨大的扁平晶塊,這三個晶塊便在空中懸浮,上書“一葉宗”三個金光大字。
倘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三個大字是在緩慢移動的,清晨時三個大字之間的距離最遠,正午時三個大字距離最近,隱隱形成了一個樹葉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