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江南風物(3)(2 / 3)

日本園林源於中國,但其布局與中國相比則成規多而變化少。日本造園家在用一石塊時,很少不著眼於它的象征意義,他甚至可以不用水而仿造瀑布水池。樹木或被束矮化,或被修剪齊整。日本園追求內向景觀,但整體依然開敞,與中國原型不同的是它沒有分劃成院廊環繞的迷宮。事實上,日本園林具有與西方相似的“原始森林”氣氛,但它賦予“原始森林”以神秘含義並成功地構成一個縮微的世界。

中國造園

在中國造園方麵,園藝師甚至“風景建築師”地位很低。後者純屬西方產物,他關心建築遠不及關心風景。曆史上詩人、學者和僧侶在中國藝術這一分科方麵享受同等榮譽,重要的是一個好的造園家必須是一個優秀的畫家。

中國造園首先從屬於繪畫藝術,既無理性邏輯,也無規則。例如彎曲的徑、廊和橋,除具有繪畫美以外,沒有什麼別的解釋,這使中國園林往往帶有洛可可色彩。而就那些精美的漏窗,奇異的門洞以及千變萬化的鋪地來說,原因亦然。這方麵,日本園林森林般的質樸與中國園林形成強烈對比。

中國園林住往封以局牆。園內庭院亦由牆來分割,時而一邊時而兩邊沿牆設廊。除在坡地情況下,牆體作為分隔林與外界的手段十分必要。平整素白的牆麵襯出成組薄磚片瓦疊砌的漏窗。漏窗的深度加強了形象美:陽光照耀其上,絢麗多變。不同角度的陽光又可使同一漏窗看起來完全不同。漏窗樣式亦變化無窮,一座園中極少兩個雷同。

中國南方園林中的牆麵總要刷白,這可巧妙襯出日月所射的竹影。白牆、綠葉、青瓦、木作,組成中國園林的基調。牆頂蜿蜒起伏,瓦作漏窗能減輕沉重感。有做法甚者,加以首尾,比擬遊龍。

牆少直行。它曲折波轉,或於亭側或於山邊終止;可以弧線優美地停頓,或以一屏山石而續行。

中國園林藝術不事炫耀,它以牆掩藏內秀,而以門洞花格後的一瞥以召喚遊人。空白的粉牆寓宗教含義。對禪僧來說,這就是終結和極限。整座園林是一處隱居靜思之地。就此而言,日本園林中保留有大量源出禪宗哲理的宗教習俗。

門洞窗格的造型多姿多彩,亦為中國園林特色所在。門洞形同月亮、花瓶或花瓣。沒有比通過這類門洞將美景引入眼底更誘人的畫框。窗格形象無窮,其花式細密,再嵌以半透明而尺寸不大的貝片。不過,上品乃屬簡潔有力紋樣,而絕非爭奇鬥巧者。

廉次材料甚至廢物的利用,使中國園林中的小徑鋪地趣味倍增。片石、殘瓦、卵石和碎瓷片拚成形色無窮的圖案。平麵一般呈多邊形或四葉形對稱組合。也有不對稱者,其中最常見的是“冰紋式”。不過,若將圖案做成逼真的魚、鹿、蓮或鶴形,便又近庸俗。

中國園林中另一半具有極大魅力的獨特成分是假山。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沒有對人工山有如此的熱情。誠然,在西方園林中,人們常可發現岩石和洞穴,在日本園林中,發現石山或“散石”。但在所有這些地方,石頭均未經受過水力浸蝕。京都龍安寺園中有象征虎獸的十五塊石,一眼看去與野外天然石並無二致。中國假山則多由經過水浸蝕而形狀奇異的石灰石組成。這就是“湖石”,經數百年水浪衝擊使成漏、瘦奇形,人們將其從湖底掘起。中國園林少不了假山,它們或峰、或岸、或丘、或穴,甚至統領全園。

中國藝術家酷愛假山,不僅由於其逗人的形狀,而且由於石頭具有人類往往缺乏的堅固持久性,中國曆史上有許多名人喜愛甚至崇拜假山。宋代書畫家米芾竟稱石為“兄”。另一元代畫家柯九思曾向一奇石跪拜。石頭一被賦予人性,人們便發現它是可愛的伴侶。

據文字載,漢代即有“石園”,但首座大型假山園為宋徽宗所建。皇帝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對假山的興趣勝過料理國事。自太湖運送湖石的駁船充塞運河。當時,由於湖石價值大大高於他石,人們便將普通石塊鑿成所需形狀石投入急流,曆經時日使成贗品。明末“湖石熱”曾達到高潮。鑒賞家們為那些由專家肯定的石頭付出驚人價格。

宋末,湖州文人葉夢得營造一座幾乎全用石頭建造的私園,頗具詩意地呼之為“石林”。不過據傳其中許多石頭都是他在當地發現,隻經清洗整理一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