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是中國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由唐太宗時期的兩位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所作,對唐朝貞觀之後將要發生的重要事件進行了係統的預測,描繪出了一幅曆史發展的軌跡圖。《推背圖》可謂是一本規模宏大的預言書,它所預言的時間一直延續到人類未來進入大同世界,而它關於古代曆史和近現代曆史的預言都得到了曆史事實的印證,其準確性之高更是引起了眾多學者的關注和重視,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聖歎還對《推背圖》進行了注解。
《推背圖》全書共分六十象,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為主要內容,每一象用六十幹支命名,以詩句的形式寫成,並配有簡單的圖像。但是書中的預言詩句多隱晦深奧,含蓄而難以琢磨,需要有豐富的曆史和文字知識才能有所領悟。因為《推背圖》沒有打亂曆史發展的順序,而且預言的都是有關國家興亡的大事,所以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本書力求對《推背圖》進行一次專業的解讀,用嚴肅的曆史事件來證明它的神奇,使《推背圖》可以成為大家都能欣賞的經典著作。
1、《推背圖》的產生和流傳:是奇書,也是禁書
關於《推背圖》的準確起源過程已不可考證,據傳在唐朝貞觀時期,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以其博大謙遜的胸懷和經世治國的才能,開創了一個繁華強盛的大唐王朝,但同時他也對未來存有隱憂,很想知道在他之後大唐的命數氣運,於是便找來當時最有名的兩位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讓他們推算大唐國運。
一日,李淳風仰觀天象,發現天空的星辰運行有所變化,便起卦對其推測,預測到不久將出現一武姓女子亂唐的的災難,感到非常震驚,一時忘情,便繼續推算下去,直到被站在一旁的袁天罡推了一下後背,提醒他天機不可泄露太多,就到此為止吧,他才停下來。但此時,李淳風已經推算出了六十個卦象。後來,李淳風把起卦推算的結果整理後寫成一卷書,獻給唐太宗,因為最後一卦中寫著:"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所以後世都稱之為《推背圖》。
《推背圖》共六十象,每一象由卦、圖、讖曰、頌曰組成,彼此相呼應,缺一不可。除去第一象引言和最後一象結言不是預言外,共有58象預言,從大唐氣數(第2象)一直預言到世界大同(第59象),每一象所涉及的都是有關人類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且各象之間銜接緊密,決無次序錯亂。
《推背圖》中的圖是根據《河圖》、《洛書》兩本書演變而來,簡易但包含玄機。讖文是古代的一種預言文字,直到漢朝時仍然流行。而頌是一種卜詞,古人把占得的卦用文字重新演繹,寫成簡短的詩句。《推背圖》每一象都含有一個卦象,其排列順序與今天的《易經》是不同的,但也有很大的關聯。古代共有三易:《周易》、《歸藏》和《連山》。據《唐史》記載,李淳風是引用《連山》來破解卦象的,但《歸藏》和《連山》已經失傳。
《宋史》和《元史》都曾提及到《推背圖》一書,但記載得很簡單。自宋朝以後,幾乎曆朝都將《推背圖》列為禁書,因此曆代書目題跋類的書都缺乏關於《推背圖》的記載。元朝的官方文件《通製條格》曾明令禁止此書流傳:"據隨路軍民人匠,不以是何投下諸色人等,應有天文圖書、《太乙雷公式》、《七曜曆》、《推背圖》,聖旨到日,限壹伯日赴本處官司呈納。候限滿日,將收拾到前項禁書,如法封記,申解赴部呈省。若限外收藏禁書,並習天文之人,或因事發露,及有人首告到官,追究得實,並行斷罪。"
但是曆史上有很多大學者的文章或筆記中,都有提到《推背圖》的地方,可見此書雖然遭到朝廷的明令禁止,但在民間仍然以極其隱蔽的渠道留傳下來,並吸引了諸多學者的目光,受到關注。例如:
據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十五"義理類"載:《推背圖》,傳唐李淳風作也。予嚐於萬都憲五溪處見之,杳難明驗,因而告曰:"記憶宋禁讖書,犯者日眾,藝祖特以此書紊其次而雜書之,傳數百本於人間,使傳者懵其先後,不複可驗,遂為棄之。此或是歟?"五溪曰:"得矣,可以告同類不觀可也。"
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三十載:自漢以後,凡世人所傳帝王易姓受命之說,一切附之孔子。如沙丘之亡,卯金之興,皆謂夫子前知而預為之讖。其書蓋不一矣。魏高祖太和九年,詔自今圖讖秘緯及名為《孔子閉房記》者,一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論。《舊唐書?王世充傳》:世充將謀篡位,有道士桓法嗣者,自言解圖讖,乃上《孔子閉房記》,畫作丈夫持一竿以驅羊,釋雲:"隋楊,姓也;幹一者,王字也。王居羊後,明相國代隋為帝也。"世充大悅。詳此,乃似今人所雲《推背圖》者,今則托之李淳風而不言孔子。
直到封建社會滅亡後的民國時期,仍然有關於《推背圖》出現在世上的記載。民國人何海鳴的《求幸福齋隨筆》中寫道:"偶閱七月十八日《時報》北京專電,袁世凱總統府之內史監致函內務部,請查禁坊間出版之《中國預言》。予亦嚐於報紙廣告中見有《中國預言》之廣告,大標其題曰"金聖歎手批本"。予頗喜閱金批之書,然予卻不信此種荒唐之說,故等閑視之,未一購閱。後見查禁之電,好奇之心生,遂亟購一冊閱之。看來看去,總看不出袁家天下的好處來,宜夫此老之勃然憤怒,毅然查禁也。是書雖曰金批,然亦不過《推背圖》六十段並一金序而已,其序亦僅言《推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