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 霍,189 2 年 生 於 秘 魯 北 部 安 第 斯 山 區 的 聖 地 亞哥·德·丘科。父親是西 班牙 人後裔,母親 是印第 安人。因 家境貧困,中學未卒業即獨立謀生。曾當過鄉村教師、廠礦職員。1913 年入省會特魯希略城自由大學哲學文學係攻讀文學,1915年改學法律。曾參加文學團體“北方”社。這個團體由一批對社會失去信心、對前途感到渺茫 的知識分子組成。巴 列霍受他們的影響,早期詩作中有悲觀主義的色彩。

1918 年定居 利 馬,擔 任 新 聞記 者,並從 事 文 學 創 作。同年,發表詩集《黑色的使者》,有象征主義和現代主義的痕跡,也有表現印第安土著民族疾苦的詩句。1 92 0 年因思想激進被捕入獄,不久獲釋。獄中寫成短篇小說集《音階》和詩集《特裏爾塞》(1922)中的許多詩篇。

1923 年前往法國,以後一直流亡在歐洲。1927 年加入西班牙共產黨。1928、1929 年兩度訪問蘇聯。1930 年去西班牙。西班牙內戰爆發後投入反法西斯的鬥爭。

1937 年發表 的詩 集《西 班牙,我 飲不 下 這杯 苦 酒》以 及1939 年他身後出版的詩集《人類的詩篇》,風格清新 明快,感情真摯奔放,能夠緊緊 抓住人的心靈。他的 中篇小說《鎢礦》(1931)譴責美國 壟斷資本及其在秘魯 的走狗對印第安人 的剝削和壓迫,號召進行革命鬥爭。

巴列霍於 1 93 8 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