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對孔子的評價及他對後世影響(1 / 1)

孔子生前,以博學多識而名著魯國內外,而在政治上並不得意,多次碰壁,所以有“天下誰能崇信我”的歎息。春秋末,各諸侯國多改變古製並熱衷於兼並戰爭,作為儒家的孔子,其“仁”“禮”那一套太過保守,隻能被束之高閣。到孔子死後儒家內部分為若幹派別,儒家後學對其創始人孔子的思想既有繼承,又有不同的闡發,甚至改變。他們均明顯地突破了孔子學說的藩籬,後代儒家,更是依照現實,對儒家作了補充與修正,還對孔子學說的原意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以適應時局。因此,如何評價孔子,要做具體的分析。孔子是中國古代曆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他的政治、倫理思想有明顯保守的一麵,但也有不少積極的成分,孔子作為古代一位大教育家和學者,在中國文化發展上有過開創性的、劃時代的重大貢獻。他的教育思想,大多成為教育史上的至理名言。他所保存的古代文化典籍,都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

孔子對後世的影響極其重大。秦武力統一全國,以法家思想治國,後又焚書坑儒,儒家受到重大打擊。但秦統治時間不長。至漢代,統治者因秦亡教訓,又考慮到長治久安和加強思想控製的需要,孔子學說大受重視。漢武帝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官方欽定的正統思想,自此孔子地位一躍至先秦諸子之上。後世曆代統治者竭力尊崇孔子,不斷抬高其地位,除表彰孔子之道,還屢加尊諡,建廟祭祀,對其後裔賜以爵位和特權。孔子成為高高在上的聖人,他的學說和後人假托於他的一些學說成為曆代統治者必用的思想工具,維護了長達二千多年的封建統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