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詹天佑出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兼會辦的清息傳出後,一些充滿失敗主義情緒、毫無民族自信心的人,有的冷嘲熱諷詹天佑“自不量力”,有的咒罵他“膽大妄為”。對這些流言蜚語,嘲諷怒罵,詹天佑不以為然,坦然處之。他決心用事實回擊這些妄自菲薄、沒有民族自尊心的人。

1905年5月,詹天佑在工程技術人員異常缺乏的情況下,克服了重重困難,開始籌建工程機構,設立京張鐵路總局於天津,設分局於北京西城豐盛胡同。設立材料廠在北京,在豐台設購地所。

工程總局和分局均由詹天佑自己負責,所有工程師均由詹天佑量才調度。詹天佑率領工作人員不怕艱難險阻,爬山越嶺,實地考察、測線。通過勘測,選擇了三條路線加以比較,最後決定選距離短、時間快、投資少的一條:全路從豐台以東京奉路柳村60號橋起,經西南門、居庸關、八達嶺等地直奔張家口。全線長180餘公裏。由北京往西北的沿途,路經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山高坡陡,地形極為複雜,施工難度很大。最險要地段是南口至岔道城一段工程,要在居庸關、五掛頭,石佛寺、八達嶺一帶開鑿四條隧道,總長1645公尺。其中八達嶺隧道即長達1091公尺,而且此路基逐漸升高。每40公尺,需加高一尺。麵對施工的艱難險阻,麵對社會輿論的壓力,詹天佑不但沒動搖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智慧和才華為祖國修築鐵路的決心,相反,在工作實踐中更增強了為祖國爭光,為中國人爭氣的信念!

1905年9月4日,京張路正式動工了。

在選線、測量和施工中,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他說:“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不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的國家!”“工程技術要求精密,不能有絲毫含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一類說法,不應該出自於工程技術人員之口!”他身體力行,常親自檢查技術人員已測量過的地段。一次,有一個年輕的技術人員不高興地說:“你既然不放心,又何必叫我們來測量呢?”詹天佑十分嚴肅又非常和藹地說:“並不是我不信任你們,科學工作,一絲不苟,多一個人檢查總是好的。諸位的責任太重了!”年輕的技術員被詹天佑對工作高度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動,在施工中,對自己測過的線,一次次地複查,直到達標為止。詹天佑不僅對工作人員要求嚴格,對自己也常提醒,他在日記中寫道:“惟責重益較才輕,而圖終,必先慮始。”

在我國修京張鐵路,當時的條件設備極差,既無開山機械、黃色炸藥,也無通風和排水設備,詹天佑不恥下問,親自請來老石匠共同研究,手掄大錘,深開炮眼,以奏開山之效。為加快工程速度,隧道由兩端向中點鑿進,同時動工。1906年5月22日居庸關、五掛頭、石佛寺、八達嶺全部打通了。為解決青龍橋坡度大,設計了“人”字型軌道,用兩輛重型機車進行前後推拉。英國工程師金達等人以打賭為名暗中偷偷窺視京張路修築情況,他們企盼京張路失敗,輕蔑譏諷地說:“中國修築這樣難度高的鐵路的工程師尚未誕生呢?!”員工們看見金達等洋人偷窺修路情景,站在山坡上高喊:“洋鬼子們開開眼吧!中國人也能修築鐵路了!”

因山高陡峭,負荷量大,運送材料車箱之間的鏈條折斷,列車顛覆在山上,洋人工程師都幸災樂禍,借機大肆揚言:“中國人怎能自己修鐵路呢!要想修成京張路,非外國工程師不成!”詹天佑並不灰心,他根據自己在國外留學時老師講過的有關原理,結合自己修新易鐵路的實踐經驗,刻苦研製成功了“自動掛鉤法”,解決了這一難題。後人稱之為“詹氏掛鉤”這一方法,在西方和日本等國也被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