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1 / 3)

第四日淩晨,敵軍前鋒兵臨城下,過萬鐵騎蹄音震天,至令北寧城內的房屋瑟瑟發抖,牛皮號角忽長忽短,敵兵大聲呐喊,喊殺聲如同山呼海嘯一般。未得一刻,城頭漢軍立即哨炮示警,隨後如同悶雷壓地,紅衣大炮驟然齊射,一波一撥的悶響在城內發出重重回音。

林風匆匆起身,在親衛的擁簇下趕到校場。此刻晨曦微薄,涼風刺骨,城外人聲鼎沸,牆頭炮聲隆隆,一隊一隊的漢軍官兵從營房開出,衣甲鏗鏘作響,戰馬噗哧噗哧的大聲噴著響鼻,直奔校場而來,不多時已然站成數個整齊的大方陣。

集兵號吹到第九輪,除卻城頭守軍之外,駐紮在城內各處的漢軍官兵都已齊集已畢。眼下的這支部隊數量雖然算不上很多,但除了從寧錦都督府緊急抽調而來的那兩個火槍旅之外,其他部隊全部都是經過嚴格訓練、且已曆經大戰考驗的精銳,此番戰前,林風就已將馬英部隊悉數劃入直屬的近衛軍團,命慕天顏的參謀軍官團將這支建製殘破的軍隊進行了重新編組,現在北寧一線的漢軍全被列入林風近衛軍體係,分為步、騎兩軍,一共劃為四個步兵旅、兩個加強炮兵旅、三個騎兵旅和和兩個郎中營,總兵力超過了兩萬人,其中騎軍七千餘,大小火炮一百八十餘門,且全軍上下人人訓練有素,各類技術兵器配備齊全,後勤補給充分。

僅以林風的眼光來看,在這個時代,放眼整個地球,還沒有那支陸軍能在同等數量上與自己的軍隊一較短長。而之前林風對馬英諸部曾大發豪言,宣稱要全殲此番來襲的滿蒙大軍,就是緣因於此。

“漢”字大纛在晨風中獵獵作響,火槍兵托槍齊肩,在軍官們短促而嚴厲的口令下,站成四個整整齊齊的矩形方陣,部隊長手駐長刀,林立兩邊,一長流小型霰彈炮排成一條標準的直線,沿著陣列延伸開去,晨曦微薄,各式兵器上折射著冰涼的金屬光澤,照人徹骨,微風拂過,官兵帽沿上的流纓隨風飄揚,漂亮的軍服竟將這黎明前的暗夜染得血紅。

城頭炮聲愈濃,似乎是感受到了緊張的氣氛,前列的一列戰馬紛紛不安抬起馬蹄,暴躁的敲擊地麵,濺出一流火星,嚼口中薄霧陣陣,盡管騎兵們極力約束,但馬群依舊不停呼哧的噴著響鼻。與身側的友軍相比,這支漢軍鐵騎依舊還是中國傳統的騎兵裝備,雖然林風曾特意為他們配備過一批火槍短銃,但卻被包括趙廣元、馬英等在內的騎軍官兵們一致拒絕,這些來自於蒙古草原或者關外遼東的騎兵用慣了強勁的騎弓,對那種醜陋不堪的“手槍”簡直不屑一顧,鑒於軍心如此,林風也不想勉強,所以時至今日,漢軍鐵騎依舊隻是身著半身盔甲,裝備傳統的騎兵角弓、雕翎箭和騎槍、馬刀,大漢步兵的火器革命,並沒有對騎兵體係產生多大的影響力。

整隊已畢,步、騎分列兩邊,數萬大軍人人息氣屏聲,昂然肅立,場內大旗獵獵,戰馬低鳴,縱然寒風刺骨,卻聞不到一絲人聲。羽林中朗將瑞克和建威中朗將馬英一齊跳下戰馬,快步奔上台階,朝林風單膝跪倒,大聲回報。

“國王陛下,近衛步兵第一軍列隊完畢!”

“回稟主公,第二騎軍列隊已畢!”

林風點了點頭,抬手命兩將站起,卻轉頭朝汪士榮道,“紀雲,此刻城外有多少敵軍?!”

“約莫七、八千人馬……或許也有一萬多人……”汪士榮低下頭,有些不好意思的拱了拱手道,“主公恕罪,敵軍遊騎四出,我軍斥候不敢靠得太近,故隻得從塵土、帳篷、軍灶、馬糞、蹄印等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