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上一次集體處決八旗貴族半年之後,漢軍軍政府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屠殺,這一次的屠殺對象大多是京畿地區的漢族大地主家族——實際上真正在場接受懲罰的多是他們的家人,這些人作為社會上層人物,消息都極為靈通,在圖海兵敗自殺之後很多人就明白了自己的處境,早已聞風潛逃,當然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他們的家眷自然缺乏這樣的應急能力,於是很快就被陳夢雷率軍逮捕。
對於林風個人來,在這個時代混了這麼久,唯一的收獲就是漸漸習慣蔑視生命,當初他簽處決八旗貴族婦孺命令的時候還曾進行了激烈痛苦的感情鬥爭,但這次顯然進步了許多,在接到處決文書之後根本沒有任何猶豫的大筆一揮,幾百條無辜者的性命在“皇圖霸業”麵前根本沒有任何言權。
在熏人的血腥味和商人們的大力配合下,京畿地區的物價得到了抑製,對於這樁事情林風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漢軍的占領區雖然不算很大,但倒也有幾個的產糧單位,比如保定府內的白洋澱湖區等等,這段事件李光地和商人們組織了幾個大型騾馬隊在那一帶大量收購糧食回饋北京,同時商人們在商會的組織下很協調的、有步驟的逐漸把囤積起來的布匹、鹽、醬醋投入市場,一時間慌亂的人心漸漸穩定下來,城牆保護之內的地方顯得比較安定。
與城市裏麵截然不同的是,被抵擋在城牆外麵的流民可謂水深火熱,他們所處的悲慘境地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根據李光地所主持的政府以及各地駐軍的聯合統計,現在流入直隸漢軍統治區的難民已經達到了一百七十萬人左右——本來這個數字或許沒有現在這麼龐大,但前些日子圖海的清軍對漢軍動了“經濟總體戰”,惡意的開放關口,驅趕大批流民入境,致使這個數字大大增加。到了今,漢軍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徹底勝利,但此刻卻被這個巨大的包袱勒得喘不過氣來。
直隸一省加上北京順府轄區內的總人口也才不到八百萬人,但現在卻要額外負擔一百七十萬張嘴巴。
對於林風以及他領導下的漢軍來,沒有比這更令人恐懼的事情了。雖然一百七十萬人口在紙片上隻是輕飄飄的以個數字,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些除了生命之外一無所有的人們可以很輕鬆的推翻直隸所有的城牆。
之前這件事情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圖海大軍虎視眈眈,漢軍在沉重的軍事壓力麵前根本無暇顧忌這些“蟻民”,二個是因為氣候——中國大6夏季普遍高溫,當時京畿以及直隸地區的植物生長都相當茂盛,在這個季節內,這些流民棲身野外,一部分身體條件好的當了“麥客”,為京畿地區的地主和農民打短工,另外一部分則依靠野外的樹皮、樹葉、野草以及觀音土過活,同時也因為麥收的關係,各地的地主在漢軍嚴厲的行政命令下開設了不少粥棚,這樣使得這一百多萬人暫時苟延殘喘在社會秩序之內。
但是隨著氣的逐漸轉寒,這樣的表麵上的平緩已經不複存在,在第一場霜降之後京畿地區出現了大麵積“路倒”,不久之後田野裏的草根和樹葉6續枯死,許多流民夫婦開始“交換撫養”十歲以下的兒童,而跟隨家人逃荒的老人們則開始有計劃的絕食或者投河,待到直隸各地不堪負荷之後,這些流民居然全部朝北京城彙攏過來,而且在這個行動過程中他們還有組織的搶劫了幾個村莊的地主。
漢軍軍政府已經是第三次擴大收屍隊了——之前的情況還不算太嚴重,林風把上次戰爭中幸存下來的太監們編組成了一支收屍隊,而就在這短短的一個月之內,這一千多太監已經無法收攏北京城外越來越多的屍體了。
北京城外滑稽的出現了一個非常“繁榮”的市場,無數麵色枯槁的人腦袋上插著草標,排著整整齊齊的序列,直挺挺的跪在地上,接受等值的商品交換。
北京妓院得到了大批從業人員,展迅,而各大富戶豪門則得到了大批價廉質優的新人來補充奴仆隊伍。
與此相對應地,林風簽了緊急命令,與趙良棟一起駐紮在山西大同的趙廣元被緊急調往宣化,而宣化那支隸屬王大海軍團的三千人的軍隊則被命令星夜兼程火歸建,林風的中軍被拆散開來,兩千多火槍兵攜帶二十門火炮前往通州糧倉加強防禦。而北京城防也大大加強,各種重型殺傷性武器以最快的度被安放上城牆,順府衙役及其陳夢雷的警察部隊(注:上一章中被遣散出軍隊的京城流氓)則沿著北京各大城門層層設防設卡,阻截任何流民進入城牆之內。
與軍事布置相對應的,李光地的政府也並沒有閑著,在一個月之內,政府頒了數條“反奢侈”律令——命令對北京各大妓院增收沉重的“風月稅”,各種高檔茶肆酒樓被增收“酒水稅”,古董珍玩字畫交易被增收“國難稅”;除此之外,整個京畿地區的米店和雜貨鋪得到了商會的嚴厲告誡——各種食物若高出漢軍軍政府公開價格兩成以上者,商會將不再保證其生命安全。
這次整體上的危機為林風帶來了兩個好處,之前漢軍大肆屠殺直隸通敵的大地主對他的政治形象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除了造成漢軍統治下的地主階級恐慌之外,不少京城富戶也頗有微辭,但這場適時而來的流民風暴則完全抵消了這一切,在這場危急全階層生存的災難麵前,這些人拋開了一切顧慮,沒有任何保留的站在了林風這一邊,而王大海的城防軍則得到了最直接的好處——在他加強防禦的時候,這些大戶人家紛紛動家丁仆人修補工事,幫忙運輸火炮彈藥,甚至還有不少人家直接捐助金錢糧食討好漢軍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