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1 / 3)

今天天氣很好,堪稱風調雨順,大漢領地再次獲得豐收,之後短短的半個月之內,新近收繳的賦稅填滿了原本因為戰爭虧空的府庫。自林風入主北京以來,這是第三次大豐收了,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旱澇災害,這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據林風所知,中國這塊地方就生存條件來講算不上很好,自然災害非常之頻繁,而就在他八旗入關前十多年,這塊土地就像發了瘋似的的降災,最後把垂拱兩百年的大明江山活活災掉,但林漢帝國鼎立之後,氣候卻忽然一下子溫和下來,撫慰著這個龐大的農業帝國。

雖然不知道原因,但這並不妨礙老百姓由此產生的安全感,自豐收入倉之後,基本上黃河以北的士林都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十七世紀雖然還有些科技進步,但黑暗愚昧到底還是主流,所以說氣候、天象很容易和國家的統治機構拉上關係,照古老的傳統來看,林風毫無疑問就是所謂的“真命之主”了——雖然從軍事上林漢朝廷已經達到了這個效果,但就一個國家政權來講,她的合法性和人民的接受程度是隨著時間不斷加深的,並非因為一時的軍力強大就等於這個政權的合法性,而這種連續的農業豐收就彌補了這一點。所謂“君權神授”,那絕對不單單隻是幾個名望大儒紅口白牙就算數,歸根結底,還得看老百姓家裏的米缸。

與豐收喜訊同時到來的是,大漢帝國數千萬臣民終於有了為之奮鬥的目標——公元一六八六年夏,漢王妃終於為漢王殿下產下一子,過程順當,母子平安。之前林風從來沒有想到,某個孕婦的影響力居然能夠達到這種程度,就在吳阿珂臨產的前天,大漢宰相李光地、漢軍總參謀長、巡檢都禦史陳夢雷等一大批文官武將居然放開政務,齊聚漢王府外,等候小王子誕生的消息,而更令林風驚詫莫名的是,李光地這個道學先生居然會一本正經下令挑選名氣大的接生婆,而當小王子順利生產的消息傳到前堂之後,在李光地的提議下,林風坐在上首,群臣三呼萬歲,仿佛贏得了一場戰爭。

接下來的事情就容不得林風拒絕了,李光地大人當場潑墨揮毫,起草了改元詔書,同時大赦天下。

漢軍的此項舉措對中國政局產生了巨大影響,河南楊起隆聞訊後第一個派遣使者道賀,之後東蒙古科爾沁布爾亞格瑪、台灣鄭經、朝鮮李朝的使者亦接踵而來,出乎林風的意料,葡萄牙王國駐澳門總督以及英格蘭王國、荷蘭王國東印度公司也趕來助興,雖然這幫老外的東南亞老板根本不知道林風生兒子這件事情,所謂的“使者”大多是駐天津辦事處工作人員的湊趣,至於是否真的能夠代表一個國家,在法律地位上還值得商榷。

就當今時代的林漢帝國的外交圈子來看,還沒跑來表達政治立場的隻有南周吳三桂王朝、西蒙古準葛爾汗國以及俄羅斯帝國,就以上三個國家來分析,葛爾丹那是敵國,來不來根本無所謂,而俄羅斯帝國與大漢帝國簽訂過友好條約,可以說在對待東北地區事務上結成了半軍事同盟,現在沒來多半是因為地方太遠、路不好走,所以耽擱了;所以真正值得認真揣摩的就是南周吳三桂政權。

據軍械糧秣統計衙門可靠消息稱,南周皇帝陛下吳三桂現在已經臥床半年有餘了,去年的那一次對廣西的大規模戰爭幾乎耗盡了他所有的精力,當南周大軍正式剿滅偽清叛匪的殘餘勢力、將整個廣西省納入囊中之後,這位著名的軍事統帥就立即倒了下來,健康狀況不斷惡化,雖然他的宮廷太醫悉心治療,而且還有許許多多人參何首烏之類的名貴藥材進補,但這也僅僅隻是讓他苟延殘喘,並不能讓這個老人的身體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好轉,自從去年十月以來,吳三桂陛下已經有八個多月沒有臨朝聽政了,每天保持清醒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時辰,他所能擔負的全部工作也僅僅隻是聽聽近臣朗讀一兩本奏章,然後用搖頭或眨眼表示是否用印蓋章。

於是在這種狀況下,南周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沒有進行過什麼大的軍事行動,朝廷裏麵因為皇帝寶座的關係,分成了丞相夏國相和上國柱大將軍馬寶兩個派別,分別擁護吳三桂的兩個孫子,各方招兵買賣拉攏大臣,就等著林風的嶽父大人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