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節(1 / 3)

林漢帝國朝野上下關於山東問題基本上算是達成共識,這種情況就帝國的現狀來看,確實是有些反常,因為前一段時間林風作出姿態“廣納天下賢才”的關係,朝廷在對民間的言論自由方麵口子開得比較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北京城裏還出現了一批由士人組成的“清流黨”,一貫以“忠義”自詡,這批人基本上有錢而且空閑,而且許多人都和帝國上層拉得上關係,如果要排查的話,隨便找個在茶館裏對朝政大放厥詞的家夥一審,七拉八扯就能在大漢高官裏找出靠山來,不是顧炎武學生的學生,就是徐學乾門生的門生,而且這些人本身也大多有個舉人功名在身,之所以長年呆在京城並且能夠理直氣壯的找家裏要錢,也是舉著“待時應考”的由頭——在中國社會,年青人祭出這種法寶對於父母來說具有無敵效果,所以盡管知道這些人在北京花天酒地,大多數老爸還是得乖乖掏錢。

按照原來的規律,凡是朝廷作出的決定,他們肯定是要反對的——說“反對”這個詞應該不算準確,正確的說法是“挑刺”,總之雞蛋裏找骨頭的批判一下,順便再罵一罵朝廷的某位大人物“無能”、“昏聵”,當然,按照個人的喜好和地方出身,這位倒黴的朝廷大員可以帝國任何三品以上的官員,當然,這裏麵也有許多門道,比如祖籍福建的士人自然會對陳夢雷和李光地網開一麵,而江蘇士子若是聽見有人大罵張書玉,自然也會挺身而出。

這次朝廷進攻山東的決定得到了廣大士人的擁護,基本上沒什麼唱反調,包括出身山東的舉子,實際上就現在的情形來看,因為壟斷運河漕運的關係,山東幾乎成了北方諸省的公敵,就利益上講,現在北方人吃大米、穿絲綢的成本比起原來要高出許多,這中間的差價都被那些山東官僚擄奪了,這種情況下當然沒什麼人跟他們說好話;而就大義上分析,縱觀中國幾千年曆史,山東這個省份也是沒什麼道理獨立在中央政權之外的,割據一方不得人心。

與以往幾次的軍事行動不同,這次大漢王朝針對山東的調兵遣將搞得大張旗鼓轟轟烈烈,這邊兵還沒出,直隸一省都知道要開戰了,臨近山東的幾個州府不免有點人心惶惶,消息傳出,對麵的山東部隊立馬整頓起來,關閉道路徹查行人修整工事,擺出一副決戰到底的架勢。

其實這個時候形勢還遠沒有這麼緊張,因為在這個時代打一場大規模戰爭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雖然此刻大漢朝廷已經放出了風聲要大舉攻取山東,但實際上就這出兵的事情還沒有商量妥當,現在擺在林風麵前的難題就是派誰為將,另外調動多少部隊。

攻取山東和出兵驅除準葛爾當然大不相同,就現在的政治狀況來看,蒙古和大漢基本上屬於兩個國家,所以和葛爾丹開戰那就屬於“國戰”,從這一點來說林風禦駕親征是很有道理的,但若是打山東都還要林風親自出馬的話,那就很有點說不過去了,而且如果這麼做的話在政治上也會有很大的負麵效應——一方麵是林漢帝國承認山東趙申橋是同等級的對手,而在此之前大漢朝廷的官方宣傳中是認為山東政權是和直隸、奴爾幹等地方一樣,屬於地方政權,不能和北京相提並論,而山東方麵自己也默認了也個說法;而另外一方麵,如果林風真的禦駕親征,那這次出征就是“帝王之狩”了,不論是聲勢上還是軍隊數量上都恐怕不能太小,如此一來軍費開支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殺雞用牛刀”的做法很可能激發山東軍民的恐懼,逼迫他們拚死抵抗。

現在盤踞在魯地的敵軍約莫七萬出頭,其中算得上能打的精銳部隊滿打滿算不過兩萬五千人左右,大多駐防在德州一線,照這個敵情來分析,根據總參謀部的估算,出征的部隊大概控製在三個軍左右就足夠了,當周培公的奏章遞上去之後,林風擬定圈選的是近衛騎二軍、近衛第四軍和第五軍,總兵力約三萬六千餘人,步、騎、炮一應俱全,而且因為近衛第五軍是純炮兵軍種的關係,火力可謂是空前強大,估計攻克山東境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碉堡要塞不成問題。

但是領隊出征的主將人選卻成了難題,這裏當然不是漢軍之中缺乏良將,實際上就現在的情形來看,縱觀整個中國,若說到哪一個勢力名將最多,大漢絕對是高舉榜首,其中馬英、瑞克?拉歇爾、趙廣元、王大海、趙良棟乃至遠在山西、陝甘的張勇、王進寶等,無一不是名號響當當的王牌大將,隨便拉一個出去都能獨當一麵見誰滅誰,但可惜的這些將軍大多不在京畿直隸,其中王大海任權安徽大都督兵鎮兩淮,趙廣元駐防察哈爾、承德防備科爾沁,王進寶統帥騎兵軍團駐兵榆林,警戒西蒙古諸部,而趙良棟、張勇則在陝西防備馬鷂子和王屏藩,同時也和準葛爾汗國對峙。

現在能夠調動的大將隻有馬英和瑞克。不過馬英的騎六軍在上次和葛爾丹的戰爭中力拚準葛爾怯薛軍,傷亡慘重,這回雖然補充的兵力,但到底也還沒有完全回過氣來,所以這個時候再調他出征顯然有些過於苛刻,而且就朝廷的許多大佬來看,讓這位大爺去打山東恐怕也不太合適。

這裏當然不是說馬英將軍打仗不行,實際上雖然朝廷裏的多數大儒都不太喜歡這位將領,但說起統兵作戰這方麵,倒還沒人說馬英不行——這位馬賊出身的大爺擅帶強兵,能克強敵,來去如風,擋我者死——聽上去氣壯山河,充滿了浪漫主義英雄色彩,但實際上這種風格就是原汁原味的“蠻族戰法”,凡是他馬蹄踩過的地方,不論仗打得怎麼樣,百姓城池大多都會玉石俱焚,而這次朝廷擬定的山東戰略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若是讓馬大爺在山東走上一圈,恐怕什麼都沒得攻了。

所以眼下唯一夠分量的將軍就是瑞克將軍,不過當林風把這個主意說出來之後,卻意外的遭到了李光地、周培公等人的反對。

羽林將軍瑞克在大漢帝國之中也算是一位奇人,如果說一說他的經曆的話,恐怕立即會在歐洲引起轟動,實際上隨著南懷仁等傳教士的宣揚,現在他的名聲也傳得很遠,基本上東南亞活動的老外,可以說沒有人不知道這個手握重權瑞典佬。在歐洲人看來,現在的瑞克將軍就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在中國人看來,瑞克將軍卻仍然是一個外國人。

這一點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想法倒是大相徑庭,就林風來看,他對瑞克的忠心倒是沒有任何懷疑,實際上根據歐洲人的傳統,就算這個時候中國和瑞典開戰,瑞克也絕對會毫不猶豫的舉刀相向,為中國而戰,而且就算他的祖國估計也不會有什麼廢話,但在中國人的觀念裏這就不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