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學陶師陶鑄就大業(1 / 3)

淺談陶行知的為人、治事與治學

梁小玲何喜玲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

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傑出的教育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義戰士、偉大的愛國者。陶行知關於為人、治事與治學的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寶貴的理論財富。

關鍵詞 陶行知為人治事

治學

陶行知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傑出的教育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義戰士、偉大的愛國者。他融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於一身,鑄就了“萬世師表”一座偉大的曆史豐碑。他給後人留下的不隻是巨大的理論財富和寶貴的實踐經驗。還有他那生活教育下的治學精神與治學方法。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數十年來,陶行知發起了平民教育運動、鄉村教育運動、普及教育運動、國難教育運動、戰時教育運動、民主教育運動等等。在各個時期,陶行知都身先士卒,站在運動的前茅,置生死於度外。為了中國勞苦大眾與民族的解放事業,他在1923年從南京高師、東南大學辭職後的二十幾年裏,從月薪幾百大洋降至一百,從大學教授直落為一名小學校長,都是為了全力投身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正是在這個民族解放的熔爐裏,修煉了他的人格、他的學問、他的處事治學。“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既是他的教育哲理,也是他的人生哲理。他在行動中修煉人生,增長學問。陶行知說:“我們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裏,個人的生命才有意義。唯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裏個人才不會死。”這是陶行知在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人生哲理,短短幾句話,把人生的價值觀表述得再明白不過了。

幾十年來,陶行知與人民大眾生死與共,與民族同患難,他所做的都是為了大眾解放與民族的獨立,所以他的學問是革命的學問、是中國教育改造的學問,而且愈做愈大,愈做愈深。這就是他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裏,所以他的學問也永遠活在大眾的記憶裏,世代相傳,放射出永不熄滅的光芒。人的品格,學問及治學、都不可單一地去發展。品格、學問以及治學總是熔於一爐而煉就,陶行知就是這樣一位世紀典範,堪稱“萬世師表”。

2.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說:“人生誌在創業。我們追求真理都是為了人民大眾的幸福,抱著這個目的,則一個人的學問便會越做越大,越做越深,越做越博,發展無限;一當壞心術產生,學問也就終止。所以人生誌在創業,創業充實人生,發展人生,以至無限,這是治學做學問的實際過程,舍此沒有其他捷徑可走。”

陶行知批評說:“中國人求學,往往不在服務,在出風頭。他們將學問往頭顱裏邊裝,學問一裝,頭顱就大,越裝越大,再裝再大,大得不可再大,就要出洋。出洋回來,頭顱更大,從此就鎖起來,不再開了。開必須金鑰匙,否則永遠不開。這種人無以言之,名之曰守知奴。今天的守知奴,是明天的亡國奴。”這裏所說的“金鑰匙”指的是金錢,於是知識同商品一樣以金錢的多少來計算,窮人是買不起的,中國是個窮國,也買不起,這種知識庫存時間長了,便會過期失效,再拿出來也沒人要了,所以守知奴的結局可想而知了。在生活教育下,知識是個動態的東西,在用中求生,愈用愈活。陶行知學貫中西,博學多才,智慧深邃超人,是因為他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裏,他的知識無時無刻不在運動更新,在運用中發展,所以求學做學問是為了事業,事業又發展學問,學問和事業是相互推動的。

3.書和求知不是一回事

“讀書和求知不是一件事”,這是陶行知對讀書人的一個忠告,“用書隻是追求已經發現的知識的一種方法。用書雖然重要,但是如果以書本為知識之來源,就難免坐井觀天了”。陶行知特別看重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活的世界,活的宇宙,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活的問題,活的文化都是活的書,活的知識之寶庫。所以,我們一方麵要傳承前人所積累的知識,但不可呆讀他們的書;另一方麵,繼承前人的知識要與用活書結合起來,才有新知識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