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浩陳微微姚利權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杭州310032)
摘要高校學生管理製度是學生行為規範養成的重要保障,對於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而言,製度建設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在構建和諧校園的新形勢、新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製度建設必須遵循以學生為本,不斷創新。本文結合浙工大人文學院學生工作製度建設,就製度建設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製度建設製度創新
製度,即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或行動準則,調節人與人之間利益關係的一種社會機製。這個定義表明,製度需要我們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能更好地適用於我們的工作中。學生工作管理製度就是在長期的日常工作中形成的,體現學生工作中和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和概括,上升為全體學生應當遵守的規章、條例、規則的總稱。鄧小平同誌曾指出:“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製度具有明確的規範作用,有助於判別是非。製度具有強製作用,有助於糾正錯誤。因此,做好學生工作,首先必須抓好製度建設。
隨著由傳統教育機製向素質教育機製的轉變,我們看到了人在整個社會管理係統中的中心地位,所以,高校的管理必須以人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大學,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把建章立製同人文精神相結合,即“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即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這樣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為收到預期效果。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對於人,僅用製度來管理,忽視人的本質特征,即人的個性、需要及人的發展,會容易窒息人的創造性,這就使人退化為了製度的奴隸,即僅知道服從,這一點是萬萬不可取的。在學生工作中要注重製度性和人文性的結合,在製度創新中飽含人文精神,讓學生從他律不斷走向自律,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使高校的製度伴隨著人的發展而發展。
任何新生的事物總有其艱巨性和曲折性,作為一個成立不久的學院來說,要使各項製度一下子完善並非易事,各方麵的局限決定了人文學院的學生工作管理要不斷地自我完善。對於新建學院來說,製度建設是迫在眉睫的。沒有可實施的製度,很多工作就無據可依,不能開展。製度的從無到有,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整個過程,人文學院進行了積極的嚐試,和其他學院的學生工作者進行交流,借鑒了其他院校製度,實行“拿來主義”,但僅僅“拿來”是不夠的,這樣會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所以又需要從自身狀況出發,從人文學院的學生工作特色出發,跟本學院的學生進行交流,從日常的工作中發現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製定出了符合自己特色的製度。
1.完善學院製度,體現人文特色
1.1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製度建設是行為規範養成的重要保障,完善的、科學的、以人為本的規章製度對培養健康向上、崇尚科學、勇於追求真理的大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的。製度創新,是學生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不容忽視。本著創新精神和對學生負責的態度,人文學院的學生工作管理製度幾易其稿。在製度的製定當中,學院廣泛地征求了學院師生和各黨、團組織的意見及建議,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吸取了人文學院第三次團、學代表大會上代表們提交的提案內容。在這一基礎上,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製定出了學生工作管理製度彙編的初稿。
1.2引入聽證,不斷完善
製度的製定,需要民主性和公開性,才能使之被接受被認可,具有權威性。人文學院學生工作管理製度內容涉及黨建、團委、學生會、科技立項及創新學分等方麵。在製定初稿之後,根據學生們的反映,了解到大多數同學認為製度內容健全清晰,希望能公開發布,使每位同學都能認識它,學習它。根據這一要求,人文學院按照聽證會的有關要求,舉行了學生工作管理製度聽證會。出席聽證會的有學院各黨、團組織和基層班級學生代表及普通同學,具有民主性和廣泛性。會議如實列舉了學生們提上來的意見和建議,逐條分析,一一解答,使同學們更加了解製度,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1.3聯係實際,嚴格執行
製度一經製定,勢必要運用到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同時,同學又提出來,如果在製度性的基礎上加一些人文關懷會更好,使製度性和人文性能得到完美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去踐行它。要真正將製度很好地落實下去,應當不斷地適應實際需要,變更工作方法,從而許多自身的缺陷便會得到彌補,製度才能一步步趨於合理、完善。學院把製度印刷成冊,公布、分發到每一個學生手中。在獎學金評定、學生幹部考核、科技立項等各方麵加以落實,在實踐中使製度得到完善。遵循從製定到實踐再到完善這一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