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特色導引
要努力使學校文化建設形成一個有特色、有生命力和張力的“文化場”,使人們的知識、技能、思想、道德、行為等在其中互相影響、互相交融、互相激勵、互相滲透。目前學校的品牌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新生藝術節”、“技能實踐月”、“學科競賽月”“社團五月巡禮”、藝術學院“溝通”主題活動、環境學院的“綠洲行”環保係列活動、旅遊學院的“七色之旅”、體育係追求新奇特發展等。這些都是對凸顯“城市”特色,有其文化特征的學校文化的有力詮釋。
2.學校文化建設的內容
學校文化涉及諸多內容,就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現階段而言,建設好“精神文化”是核心或首要任務。
2.1強化辦學理念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基礎”的辦學理念,立足寧波,麵向浙江乃至長三角地區,依托寧波這個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服務於寧波的城市化,構建基於“職業學曆教育+職業崗位培訓”的教學內容體係、“平台+模塊”的課程結構體係以及第一、二、三課堂聯動的實踐教學體係的高技能、雙證製的獨具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確立了專業建設的核心地位,是學院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育創新和教學改革的智慧結晶。
2.2重視“校風學風班風”建設
大力弘揚時代精神,努力營造富含人文底蘊的校園精神氛圍。在校風建設中,要堅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基礎”的辦學方針,大力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於創造、具有時代特征和學院特色的良好校園風氣。在學風建設中,要製訂、完善大學生行為規範,建立健全學生獎學金評定、學生違紀處分、學生公寓管理、考試違紀處理等規章製度,規範、激勵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嚴格對學生公寓、上課考勤和考風考紀的管理,定期通報學生違紀情況,糾正校園不文明行為,強化學生遵紀守法和道德實踐意識。在班風建設中,要根據院係、專業、年級、班級的特點創建特色,盡情彰顯個性班風。
2.3促進學生思維方式的“企業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入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使學生盡早實現由“校園人”向“企業人”的轉化。通過在學生中開展企業文化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操守以及創業意識。特別是在專業課的教學中,通過仿真、模擬等手段,營造企業化氛圍,使學生在畢業後能夠盡快適應企業管理的要求,盡早融入企業文化。一方麵,要把企業作為學院的專業實習基地,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好學生的參觀、見習、實習等活動,為專業課教學和畢業生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麵,學院要聘請企業一線技術工人來校講授專業知識,每年安排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參加掛職鍛煉。
2.4積極開拓對學生職業性格塑造和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方麵,通過就業講座、職業設計、成功人士經驗談等方式使學生逐步樹立工作無貴賤、行行出狀元的思想,使學生熟悉專業、熱愛專業,樹立職業歸屬感與職業自信心。另一方麵,為培養專業骨幹,擴大文化交流,學院邀請專家、學者擔任學院文化、藝術、專業等方麵的兼職、客座教師,通過“學業?就業?創業”講座、社團指導課等不定期講座、開課的形式培養骨幹,提高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熱情,給校園群體以美的熏陶。
2.5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師風建設是學院師魂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教職工的思想狀況、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校園精神氛圍營造的內涵,影響學生的思想品德塑造。要製訂明確的培養計劃和方案,把師德培養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計劃,對全體教師進行以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思想政治教育、法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為重點的師德教育。要建立激勵與約束機製,引導教職工德才兼修。要建立獎懲機製,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派出進修和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嚴格實施“師德一票否決製”,開展“育人獎”評選,建設一支既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道德風尚的教職工隊伍。要牢固樹立依靠教師辦好學院的意識,建立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及和諧的人際關係。
溝通的價值及其在構建高校和諧後勤中的應用
倪智明
(浙江工業大學容大後勤集團杭州310014)
摘要溝通是企業文化的精髓和表現形式,是構建高校和諧後勤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對溝通的現代釋義基礎上,著力闡述了溝通的育人價值和經濟價值,以及在構建高校和諧後勤中如何加強溝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