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非常的聰明、優秀,但是出身貧窮,那麼來普林斯頓吧!
普林斯頓大學的招生口號是“隻要你是優秀的,付學費不用顧慮。”錄取時不僅看分數和成績,而且更要盡量判斷每個人的能力和潛質,考慮學術和非學術興趣的多樣化,特別是技能和天分、經驗、背景和追求。
學校評價優秀學生的指標有4項:頭腦質量,包括智商、學習能力、創造力等;品格質量,包括責任感、價值觀,判斷力等;為學校作出貢獻的能力;未來在本專業和社區起領導作用的潛力。
普林斯頓大學曆來重視傳統,講究門第。建校以來,普林斯頓大學一直是以男性為主要的培養對象,學生基本來自中上層家庭,到今天也沒有擺脫偏重白人男性的傳統。1945年,普林斯頓大學招收了第一個黑人本科生,這一做法比哈佛大學晚了50年。
在平等權益運動和校園多元化占盡上風的90年代,普林斯頓大學似乎還是沒有擺脫它以白人男性為主的傳統。學校直到1969年才開始招收女生,但至今仍有許多人抱怨它的男女學生比例不平衡,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生俱樂部在90年代才允許女生加入。
普林斯頓大學著名的“誠信”製度確立於1893年。按照“誠信”製度,學生參加考試的時候,教員並不監考。考試的真實性由“誠信”製度保證。所有程序上的東西,就是考試開始的時候,學生要在答卷封麵上簽名保證珍惜和忠於榮譽記錄。一個由11位本科生代表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管理這項“誠信”製度的運行。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如果說麻省的出眾之處是地獄式教學,那麼普林斯頓剛好相反,她的成功是因為老師學生把這裏視作天堂。”難怪全美大學校友選至愛母校時,普林斯頓能夠壓倒哈佛和耶魯當選,獨領風騷。
《康奈爾的精神》
“綺色佳真美!美處在深幽。喻人如隱士,喻季候如秋,喻花如菊。與泉相近,是生平第一次,新穎得很!林中行來,處處傍深澗。睡夢裏也聽著泉聲!六十日的寄居,無時不有‘百感都隨流水去,一身還被浮名束’這兩句,縈回於我的腦海!”還記得冰心《寄小讀者》裏的這段話嗎?1925年,冰心在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當時的她已被伊薩卡的山明水秀深深折服,多年後重遊故地,那份深愛半分未減。麵對這旖旎風光,冰心用細膩的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感觸,並收錄在作品《寄小讀者》裏,描繪了伊薩卡的美景與詩意。
經過時光的洗禮,歲月的沉澱,伊薩卡孕育出著名的常春藤盟校——康奈爾大學。濃鬱的學術氛圍在唯美的自然風光中更顯神聖,淡泊明誌,寧靜致遠,伊薩卡故而被稱為“世外桃源”。
身居伊薩卡小鎮,康奈爾大學遠離塵囂,是靜心修學的好去處。便利的交通又能保證學生的外出,免去與世隔絕的煩惱。毗鄰五指湖區,靠近著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康奈爾大學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行走在校園中,看瀑布如銀簾般傾瀉而下,再緩緩彙入溪流,滋潤著泥土,灌溉著綠樹紅花。在峽穀、湖泊、小山的交錯下,風格迥異的建築校園拔地而起,其中不乏世界級大師的傑作。自然風光和人文建築的交相輝映,使康奈爾大學仿若成為一幅細膩的油畫。不乏有慕名而來的訪客遊走於康大的山水之間,嘖嘖稱讚。途中除了珍奇的植物,還有討食的可愛鬆鼠、甚至還能遇見奔跑的小鹿!
埃茲拉·康奈爾(康奈爾大學的創始人之一)曾在給懷特的信件裏寫道:“我要建立這樣一所大學——所有人都可以在這裏學到任何他想學的東西。”這和孔子所言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句話後來成為康奈爾大學的校訓。如今,康奈爾大學有七個本科生學院和七個研究生學院,設置了近80個本科專業,成為學科覆蓋麵最廣的常春藤大學。同時,康奈爾也是最慷慨的常春藤大學,僅在2007-2008學年,學校為本科生提供了11680萬美元的資助(包括無息學生貸款),滿足了64%學生的經濟需求。在招生的過程中,康奈爾大學不會過多考慮學生的支付能力,盡量幫助每個學生實現自己的康大夢。自建校以來,康奈爾大學共產生了43位諾貝爾獎得主,創下全美大學多項第一的佳績。除諾貝爾獎以外,康大師生每年都會囊括不少知名獎項,例如新聞界的至高榮譽普利策獎、世界科學大獎克拉福德獎、美國計算機協會頒布的圖靈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