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之門,天賜巫溪

2009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在巫溪調研時指出,“巫溪很漂亮,很有魅力,曆史文化,秦楚之門,大有發展前景。”

巫溪是一方神秘的土地。五千年厚重的巫文化鹽文化崛起於祖國雄雞版圖的“自然國心”,又斷然失落在曆史浩瀚的星空,祖先創造了無價的精神財富,等待我們去尋覓、去探索。

巫溪是一方紅色的土地。賀龍率紅三軍高擎“打土豪分土地”的火把,點燃了窮苦人民當家做主的信念;彭詠梧將熱血揮灑在這裏,把頭顱寄放在這裏,為世人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豪邁與鬥誌,號召我們去奉獻、去奮鬥。

巫溪是一方厚德的土地。“路不拾遺”、“尊老愛幼”是幾千年傳承的淳樸民風,生活著“全國十大孝親敬老楷模”吳顯才、“全國優秀鄉村醫生”鄭子全等一批批巫溪好人,巫溪一直都是一個溫暖而和諧的大家庭,每一個成員,臉上綻放著“沒有雜質的笑容”,總是讓遠道而來的客人,感到幸福、從容、放鬆。

巫溪是一方智慧的土地。遠古,巫師們掌管天文、地理、醫藥、農事、占卜、音樂、舞蹈,似乎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孕育了華夏文明一朵動人的蓓蕾;今天,全縣群眾在美麗而貧瘠的土地上,培育了“認窮不認輸,落後不落伍”的巫溪精神,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和智慧,挑戰困難,共謀發展,值得歌頌,值得發揚。

《天賜巫溪之三》的出版,旨在結合“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的群眾性活動,唱響主旋律,提振精氣神,“不等不靠”發展巫溪;旨在於展示巫溪迷人的風光、神秘的風情,濃墨重彩推介巫溪。

巫溪,雖然養在深閨人未識,但是,麵臨“秦楚之門”的新定位,城鄉統籌的新起點,建設“全國人文生態旅遊勝地”的新機遇,巫溪,正在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