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青梅卜卦許終身(上)(1 / 2)

翌日清晨,古鬆樹在房間收拾行李,李曉紅也過來幫忙,不會,楊詩雨進來道:“哥、紅姐,爺爺叫你們到大廳去。”語氣和態度較之前溫柔許多,古鬆樹應道:“好的。”三人到得廳中,隻見古建國正用毛筆在一張鋪在桌幾上的紅布上麵寫著什麼,湊到跟前,布上已寫好一些端正的蘸了黃漆的字,未待細看,古建國將毛筆交給古鬆樹指著空白處道:“你們在這寫上自己的名字,以後石姑娘娘就是你們的幹娘了,她會保佑你們一生平安。”

“石姑娘娘”是村裏的守護神。在後山深處有一座巨石突兀峻拔,正麵光禿不平,背麵綠色生命倒是旺盛不已,頂端長滿了一種植物,結出的果實通過調配可以製成一種半透明膏狀物,加入白糖,清甜沁心,涼爽可口,村民謂曰:“涼水瓜”是也。要想摘得吃,必先在廟裏打卦,菩薩同意了才行,不然吃了肚子疼。巨石正麵底部有一廟,正好利用傾斜的空間與石壁緊緊相依,規模不大,據說已有四百多年曆史,村民自行籌建,代代相護,至今完好無缺,裏麵供著菩薩便是“石姑娘娘”了,廟前七八米遠有一小潭,潭中水永不幹涸,四季恒溫,清澈見底,喝了能去病強身,謂曰:“仙水”是也。

關於“石姑娘娘”菩薩的由來,從老人們口中也曉得個八九:相傳以前村莊裏有位叫石姑的阿姨,善良、美麗,隻是丈夫早早病故,膝下亦無子女,雖然她很孤獨,但是似乎永遠都那麼快樂,並熱情關愛著村莊裏的每一個人,帶給大家無盡的歡樂。有一天,石姑從山中采完蘑菇已近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小孩蹲在草叢邊抽噎著,石姑上前詢問,小孩隻是不停地喊著媽媽,石姑不禁心生憐意,便好生哄著帶回了家再作打算,可誰知自從將小孩接回家後,村裏馬上接二連三地發生孩子失蹤事件,唯獨石姑家的小孩安然無恙,才幾天功夫就讓整個村莊人心惶惶、哀毀骨立,籠罩在絕望的恐懼中,為解開謎團,村民從遠方請來一位法師,裝模作樣一番後,哪能見效?為了推卸責任,便對村民講:石姑那天所帶回的孩童不是村莊的娃,乃千年妖精所化,夜晚出來將童男童女捉了去,等吃夠了七七四十九個之後,就會成魔,到時連神仙也奈何不得,貧道法力不夠,無法降妖,還得另請高明,便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湊巧這天晚上又有小孩消失了,村民均信以為真,從此對石姑冷眼相對,唯恐避之不及。

石姑不堪重負,一夜愁成白發,神智不清,胡言亂語,渾噩中,見南海觀世音菩薩手持淨瓶楊柳駕祥雲飄然而至,道:“石姑,汝可知錯否?”

石姑慌忙作揖跪拜,道:“弟子不知,望菩薩指點迷津。”

“那日,汝所帶回孩童乃修行虎精所化,曾與吾約法三章,其一便是不得傷及人命,今這孽畜本性不改,殘害無辜,意借汝之所藏匿,吾欲降服此妖,但需汝力助,可願否?”

“此乃弟子前世修來之福,若能降妖,縱使粉身碎骨,死不足惜。”

“吾擒獲虎妖,即用法力將汝化石山鎮之於此,使它永世禁錮,不得自由,汝可願否?”

“弟子願意。”

“因汝而起,因汝而終;三世因果,自有定論。”說罷,菩薩又駕祥雲飄然而去,往後,再無小孩失蹤之事,亦不見石姑身影。

一日,有一老漢進山狩獵,正行間,發現前方陡地平地而起一座峭壁石山,憑經驗知曉此山以往不曾有,怎會無故突然多出一座山呢?老漢趕緊回村將此奇事告知眾人,大家眾說紛壇,老漢見他們均用懷疑的眼神看著自己,正色道:“吾老漢幾時欺過汝等,既不信,可與吾前往探個究竟。”於是,帶著一幹人等議論紛紛地往石山走去,大概行得個把時辰,便望見高矗的石山,此刻已近黃昏,落日餘暉,天邊的彩霞映著石山,形成了一幅唯美的詩畫:這不是一位慈祥的母親在深情地凝望麼?像極了平日裏石姑的容貌,此情此景使眾人不禁“咦”“呀”“哇”此起彼伏,一片驚訝之聲,老漢瞧了個仔細,便提議大家再去石姑家看看,回頭行至石姑家前,院中早已雜草叢生,似許久無人打理,推門而入,屋裏家具整齊,卻灰塵積厚,在廳中桌幾上有一張紙條,上麵寫道:“因吾而起,因吾而終;永鎮虎妖,生生世世,唵嘛呢唄咪吽。”眾人似懂非懂,似信非信,大眼瞪小眼,麵麵相覷。老漢捋了捋胡須,低頭沉吟了會,那日捉妖的法師一語成讖,心中自是認定了石姑便是活菩薩,清了清嗓子,道:“諸位,請聽老漢拙言,昔石姑待吾等恩善有加,今化石山伏妖於此,實乃活菩薩也,惜吾等竟不知福兮,多有錯怪,為感恩澤,吾等理應樹牌立坊,歌頌功德,再設廟宇,供菩薩,世代相朝,汝等意欲如何?”眾人均表讚成,回村奔走相告,不日便準備妥當,時至今日,“石姑娘娘”早已成了村民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