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局(2 / 3)

“中華各族大一統?”秦檜微微咀嚼這幾個字,眼神微亮,說道:“包大人的話果然頗為新鮮,目光開闊。”

包大仁眼神遊移了開去,臉上卻是微微苦笑。

秦檜頷首道:“若從長久來看,‘貞觀之治’或許確有促成中華各族大一統之效應,然而僅到眼前而言,貞觀年間唐太宗對諸胡族奉行‘愛之如一’之法,向其教授大唐諸般文化技術,其本意是欲將各胡族均融入漢人生活之中,然則實際上卻是恰好促成了斯後胡人的崛起。”

“哦?”包大仁也轉過了頭來,望向秦檜,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這是怎麼說?”

秦喜一時也忘了包大仁,全神貫注地聽著。

秦檜說話,視野開闊,發前人之所未見,著實不由得他們不為其所吸引。

秦檜起立負手,望向門外:“胡人世代生息於草原荒漠,逐水草而居,未嚐不曾想建都立國,以獲得方寸安身立命之所,然而一則漢人雖多覺得胡人民智未開,胡人卻常常自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未必就比漢兒來得差,並未有太多想修改的欲望;二則關外之地,殊少降水,本就難以耕植農田,兼且胡人世代相傳的隻是打獵放牧的技藝,對於農耕之術,一竅不通,而若不能以農耕為本,無論擁有何等強大的實力,也終究是部落組織,難以真正安穩立國。”

包大仁緩緩點頭,長歎了一口氣:“原來如此。”

秦檜的嘴角浮起一絲笑:“不錯。唐太宗的手段足以讓諸胡族意識到了,若不能擁有自己的國度,終究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貞觀之際的‘愛之如一’,也讓他們學到了立國所需的諸般根本知識與製度,更有不少胡人在唐代朝中身任節度使,控製內地水土豐沃之所。乃至於南詔、西夏、大遼等立國,亦無不與盛唐之治的影響有關。胡人較之漢人,在弓馬刀兵上原本便有著天然的優勢,若再能學得漢人的典藉製度,據有漢人難及的廣袤領土,本朝除太祖皇帝之外,再無英武蓋世的帝王,難伸軍威,亦是意料中事了。”

包大仁望定秦檜,眼睛裏閃出一線寒芒:“女真金人,大多因襲北遼製度而來,秦相的意思,莫不是認為唯為女真金國,方可成為一統天下的真命天子?”

秦檜啞然失笑,緩緩搖頭:“自然不是!”

“若依老夫看,契丹之遼積弊本深,女真金人承襲遼國之製,能有今時今日之規模,已屬僥幸。斯後胡族政權,若仍無法解決他們所麵對的最大的矛盾,縱能偷天之幸,一時踏馬中原,混一宇內,也必然不過百年便要被逐出關外,甚至麵臨亡家滅族之禍!。”

包大仁滿臉詫異之色,一時間不由得對這個遺臭萬年的大宋權相,心下也生出了一絲佩服。

雖然他還不是完全明白秦檜的話中之意,但卻沒有人比他更確定秦檜的預言是何等的準確。

他微籲了口氣,惑道:“秦相口中所言的最大的矛盾,不知是指……”

秦檜輕輕一歎:“胡人原本茹毛飲血,聚族而居,過的是荒蠻卻充滿生氣的生活。然而一旦定都立國,他們身為掌執國柄的部族,勢必馬上要麵對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他們無敵於天下的弓馬刀兵,是草原荒漠的天高地闊鍛就出來的,一旦沾染了都市裏的花紅酒綠,紙醉金迷,不用一兩代人的時間,那些鐵騎戰士的後代,隻怕就連馬也爬不上去了。”

他看向包大仁:“遼人立國,分南北院治政,將漢胡分治,意圖借此維持關外各胡族的戰鬥力。然則遼國終究是契丹人的政權,契丹族人高高在上,自不能再過茹毛飲血的日子,契丹本族騎兵不過百年,便自腐朽不堪,關外各族卻是保持著犀利的戰隊,蠢蠢欲動,此消彼長之下,遼為女真所代,亦不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