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作勢(3 / 3)

金兀術望向不遠處的舒州城牆,眼神裏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整個大金國朝堂上下,恐怕沒有人會比他更明白宋國的整體形勢。

要擊敗自己的敵人,首先就要先了解他的虛實強弱。

是以至昔日自江南退兵歸國,他便一直密切關注著這個被他目為最大潛在對手的敵國上下。

這也是他為什麼此次下定決心,為此次攻宋之戰定下以戰逼和基調的主因。

有宋一代偃武修文,以儒學治國,優禮文人士子,奉行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之策,雖則絕對不是最完美的製度,但卻絕對是最堅韌的製度。

偃武修文,天子官家毫不掩飾地高抬士子的地位,固然導致了宋國自立國以來逐漸武備鬆弛,百餘年來國力難張,但他從另一方麵講,卻也盡收得天下文人士子之心,從而將宋室政權與天下文人士子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又自通過那些文人的傳播與宣揚,將這種對宋室的忠心歸屬感擴大到了幾乎全體百姓。

文人士子在這樣的政策下,自來以天下為己任,讀書科考之餘,更自注重對於朝政實務認知處理能力的培養,等若趙宋天下隨時都有一大批管理知識充足、行政經驗豐富的人才可用。

是以哪怕上次金國鐵騎大破汴京,將宋國的兩名天子官家強行擄走,甚至把趙氏幾乎所有的皇親宗室全部硬生生地俘至北方,那個漏網之魚趙構,縱然庸怯懦弱,殊無大誌,卻仍然可以讓趙宋王朝在江南半壁頑強地延續了下來。

畢竟他隻要登高一呼,便有四方百應,甚至縱使他不敢出頭,也會有有識之士,皇袍加身,輔佐他出來收拾河山。

民心便是天下,趙宋民心未失,除非女真鐵騎能強悍到將趙宋王朝的千關萬壑盡皆攻陷,強悍到能夠滅亡忠心於趙宋王室的每一個火種,否則勢必無法滅亡這個看似柔弱的趙宋王朝。

是以他此次借白衣女子出現的機會收兵回營,也在於他認為眼下的火候已經差不多了,要硬生生的攻破舒州城,擒下那名宋國的天子皇帝,對於大局,並無禆益。

江南百姓與官員對於宋國宗室忠心未失,宋國大軍依然雄據江南,經過上次汴京城破時,趙氏包括兩名皇帝在內的皇親宗室全部被俘北上一役,宋室朝黨上下,早已然顯示了應對這種情形的足夠的反應力,此次縱然真的活捉了這位宋國皇帝,必然也難以讓這群手控實權、行政經驗豐富官僚集團出現何等程度的混亂。

畢竟宋國立國百餘年來,文人士子已然自成一股隱隱足以君權相抗的勢力,其主掌國家日常事務,縱使沒有皇帝總攬一切,縱使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是個笨蛋,他們也能保證整個國家政令通暢,運行得有條不紊。

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宋室士大夫有意宣揚這等觀念,宣稱自己非僅是忠於天子皇帝一人一姓,而自是忠於天下與家國有百姓,在平日裏,這等觀念自是做為士大夫集團保持自己相對於君權的獨立地位,隱有與天子爭權的意味,然則在遇見如汴京城破,天子被擄北去的非常時候,這等觀念卻能幫助他們迅速穩定局麵,扶立新君。

尤其眼下宋室的隆佑皇太後,還在臨安城中,目前宋國這位皇帝趙構,便是由這位隆佑太後冊立的,若是這位宋國天子此次被自己俘虜而去,可以想見宋國朝黨上下臣僚,必然會在第一時間扶立皇室旁枝成為新君,再經這位隆佑皇太後冊立,如此則法統上便不成問題,而到時落在自己手上的這位宋國皇帝也就完全成為了無用的廢物。

更有甚者,宋國新君初立,秉性難知,更會引起朝黨上的一番大動蕩,宋金兩國仇怨益結益深,到時若是朝中主戰勢力占了上風,宋國上下精修武備,勵精圖治,吃虧的,終究還是女真人自己。

金兀術望著在營寨內操練的女真騎軍,微微搖頭。

留著這樣庸怯懦弱的皇帝在宋國坐朝理政,對於女真族人的明天有百利而無一害,為什麼,他們就是不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