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亂局(2 / 2)

在這秋高物燥之時,能有如此豐沛的降雨,對於臨安城而言,原本倒應該是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畢竟臨安自晚唐以來,升平百年,在雄據吳越的錢氏一族苦心經營之下,原本已是風物繁華,樓市街棟,鱗次櫛比。

而自宋室南遷以來,雖然名義上宋室的國都仍是東京汴梁,臨安不過是臨時行在,然則卻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眼下大宋的那個天子官家,甚至是那闔朝的君臣,一心都隻是在意於保全眼前的這場富貴,毫無進取之意,是以這臨安才真真正正是宋室神器之所在,也是最為安全的地方。

是以汴京淪陷之後,不但文武百官都轉移到了這臨安城內,更有無數豪門富戶也都自破家相隨,舉家遷入臨安。

這些官員、富戶的遷入更是隨即促進了臨安商業的發達,幾乎每日都有嶄新的歌樓酒肆拔地而起,而商業繁榮也導致了有許多流離失所的平民百姓湧入臨安城中找尋活計,是以此時這小小的臨安城可謂是人滿為患,不但城中屋角相接,遮天蔽日,縱是城外數裏內,也早已被那些住不進寸土寸金的臨安城中的販夫走卒民自行搭建的茅屋草棚所占滿。

如此密集的房屋商戶雖然造就了臨安城繁華盛景,但也自是造成了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那便是防火。

畢竟現時的房屋均是以草木為主,雜以土石,又都自相挨相連,擠在一處,遇有火起,所波及的數量遠不止是十間百間而已,往往風連火勢,益卷益烈,直至整個城區一角化為平地。

當日大宋真宗年間,便曾有一場大火自城西民房燒起,直燒掉廣廈萬間,甚至險些波及到大宋皇城。

現下臨安街市之繁華,較諸昔日的大宋汴京,亦不過伯仲之間,又是眼下這般天子官家不在城中,而朝中文武失和,以至於秦檜與嶽飛雙雙被扣在內廷的非常時刻,若再有這等變亂橫生,隻怕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若在平日裏,倒也輪不到包大仁來操心這等事情。畢竟大宋經曆百年繁華,對於這等事情卻是已經早有所備,尋常臨安內警戒衛戌的禁軍之中,便有專門一部晝夜巡行,提醒監督民眾商戶注意做好防火措施。

然則現下因著朝中文武相爭,嶽飛、劉琦不得不臨時調集附近親兵,接管臨安防務,同時又命令軍隊進駐臨安各部院衙門,一時間臨安城內局麵紛亂,雖然由於秦檜與嶽飛被同時扣在了皇城之中,文臣係統群龍無首,兼之那日包大仁一席話,使得這一行動暫時取得了以勾龍如淵為首的禦史清流的諒解退讓,終於令這番由軍隊入主各部院衙門的計劃未曾再進一步激發出文臣係統更加激烈的對抗,事態總算維持在了一個還可以控製的層麵上。但各部院衙門之間,無心公務,錯亂紛煩,甚至有幾個部門堂官多日不曾到堂視事之類的事情,卻是難以避免。

更何況,臨安城內似乎總還是潛伏著一股看不見摸不著的勢力,在有意地製造著各種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