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掙紮(2 / 3)

然而無論是誰,卻又絕難以容忍這種存在著兩個宋室政權的局麵。

試問是時若是欽宗皇帝以大宋之名義與女真人締結和談,發上那麼一紙詔令到這江南半壁,卻又自讓人情何以堪?

是以若是當真有欽宗皇帝汴梁複位的一天,實不啻於在南國宋室對女真人征戰的路上設置了一個無法繞過卻又難以攻伐、不得不拔卻又難以下手的屏藩。

金兀術凝神觀察著趙匡胤的反應,心下微微苦笑。

他並不是虛言恫嚇,而是真真正正準備了這樣的一份遺折。

對於宋室軍隊真實戰力的估計,他較諸其他任何一名女真將領,都要來得更加地清楚明白。

雖然他也明白,以現下朝中大金皇帝以及那女真年輕一代如此熾熱的戰意,隻怕他加上帳下數十萬女真大軍的屍骸,也未必能夠勸說得了這些向來以為自己天下無敵的女真年輕一代,采用這樣一個看上去頗為大煞威風的方式。

然而他卻還是對於這個計劃反複推敲,力圖在遺折裏將這一計劃的每一個步驟,都寫得清楚明白。

因為他知道,如果女真鐵騎真的能夠再現雄風,在自己兵敗之後仍能將宋室軍隊狙擊於國門之外,甚至還能反敗為勝,一統天下,那固然是好。

但若是女真人再難以抵擋得住宋人前進的腳步,那擁立那個倒黴的欽宗皇帝複辟為君,在宋金兩國之間劃出一片緩衝地帶,卻幾乎就成為女真一族維持自存的唯一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盡管這樣的舉動對於女真人而言,也同樣意味著一場冒險。

沒有人比他們這些親身經曆汴梁之變的人,更明白中原之地的百姓對於宋室的君王,是如何地思慕依戀,而對於他們這些中原衣冠眼中的異族蠻夷,又是何等地排斥。

錯非如此,他們當日也就不用先後扶立張邦昌、劉豫,希望能夠以漢治漢,讓中原之地的百姓們覺得這隻是一場漢人之間的朝代更迭,而不會再如現下般反抗的力量與運動聚集糾結,無日無之。

而現下這個天水郡公趙桓在那些中原耆老的以目之中,與劉豫之輩殊不可比,而就是堂堂大宋皇朝最有資格的象征。

雖然他們扶立趙桓複位之際,自然會有種種舉措,力求將這位天水郡公、欽宗皇帝控製於女真人的股掌之間,然而在擁有了如此雄厚的民心基礎,又置身於南國宋室軍力鼎盛這樣一個微妙的局勢之下,趙桓究竟會在多大的程度上選擇與女真人合作,實在是一件難以逆料的事情。

畢竟在這些年裏,他雖然從來未將趙桓這個生性懦弱的手下敗將看在眼裏,但心裏卻也是明白,這個天水郡公在臨陣對敵之際確實是個鼠目寸光,難堪大用之輩,然而若說起弄權擅政、平衡中禦的手段,卻也實在是不可小視。

所以縱然明知扶立天水郡公複位,對於南國宋室的民心士氣,乃至朝堂格局,都必將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然而他卻終究還隻是把這一項計劃寫進了自己一旦戰敗身亡之後,才會轉交到大金皇帝手中的遺折之中。

因為這隻是百般無奈之下的求和圖存之法,卻絕不是在占據上風之時應當使用的製勝克敵之方。

這位天水郡公複位之後的宋國,就象是一柄雙刃劍,恰好可以成為夾在南國之宋與大金皇朝之間的緩衝地帶,讓那南國宋室無論軍力再強,卻是無可施力之所。

自然,若是那位天水郡公與眼前這個隱藏至深的南國天子,真正能夠兄弟攜手,並力北向,那隻怕便是女真一族的末日將至。

然而金兀術卻是明白,無論如何,也絕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更何況,擺在這一對兄弟麵前的,是九五至尊,天子大位!

趙桓自然會倚南國之勢來牽製女真人對他的摯肘之舉,但同樣也更會倚仗著女真人的實力,來抗拒那南國之宋。

甚至,可以預料得到的是,這位天水郡公如果是個聰明人,他就應當會明白,他真正可以依靠的力量,是女真大金,而不是那個由他的九弟稱帝立國的南朝之宋。

畢竟隻要南朝之宋的威脅還在,女真金人就會傾盡一切力量地來保障他的皇位能夠繼續綿延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講,利益反倒是會讓他們成為最可靠的盟友。

而若是他那個九弟真正有了足夠的實力贏到了這個天下呢?

那這位天水郡公,隻怕就真如他曾經哀歎過的那一樣,欲求一宮觀使而不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