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是一種教育,是令自己改掉自身毛病的鞭策,在批評上,很多是老師對學生、家長對孩子、上級對下級的批評,有些是善意的,有些是惡意的,但不管是什麼樣的批評,都會讓你得到教訓。有些人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有些人很在意別人的批評,有些人喜歡批評別人,不同的人,對批評的態度不同。對於時下的年輕人,大多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一般人都忌諱大庭廣眾之下受到別人的批評,因為這會傷害到他的尊嚴,麵子上也過不去,那麼仇恨也就隨之而來,所以說,適當的批評可以,但要注意場合。
(1)批評要有理
批評別人首先自己要有理,你認識到對方的錯誤,從而以你的角度來教育或批評他;其次要注意場合,批評別人的時候盡量先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別人是否接受,而且可以用單獨的方式來解決,而不是在公開的場合,這不但有失你的形象,而且對方還不領情。
小柯是一個高中生,生性比較頑皮,而且功課也不好,經常逃課出去玩。他的家長很頭疼,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教育他,每天督促小柯學習,他總能找出各種理由選擇逃避,玩夠了才回家。有一次,小柯在學校裏打架被叫家長,家長一聽立刻火冒三丈,恨自己的孩子不爭氣,於是跑到學校大罵起來:“你學習不好,逃課也就罷了,現在還學會打架,爸媽是怎麼教你的,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要做一個好人。可你現在呢?跟流氓有什麼區別啊?養你有什麼用啊?天天隻知道氣我們……”小柯家長的大罵引起了同學們的圍觀,有的同學用異樣的眼神看著小柯,小柯的自尊心嚴重受損,大喊道:“我沒有錯,你們根本沒弄清情況就罵人。”家長看小柯還頂嘴,於是大打出手。
後來,老師找到家長並把事情說清楚,原來,小柯是因為路見不平才出手的,應該得到表揚,而不是批評,當然打架這種方法是不對的,但小柯的出發點是好的。小柯的父母很慚愧。
其實小柯的父母可以回家後再教育,他們先入為主的以為是小柯的錯誤,沒有調查事情的前因後果,所以就在不適合的場合,進行了不適合的批評,這樣不僅給孩子的心靈帶來陰影,以後會更加叛逆,這反而沒有起到批評教育的作用。
(2)批評要講麵子
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適度,不要讓別人的臉麵都丟失了,要掌握好度和場合。批評從某種意義上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其中包括許多技巧。不同的人由於文化、性格、性別、能力等不同,對批評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場合批評可以,但有些場合批評會引起更大的仇恨,因為聽到批評總不像聽到讚揚那麼舒服。批評一般會使人有不愉快的反應,有人會努力改進,有人會惱羞成怒,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其中的嚴重性。
有一個飯店開張,喜氣洋洋,所有的領導和嘉賓都到齊了,有祝賀的,有送禮的,場麵很龐大。從經理到服務員,個個都是忙裏忙外,生怕今天有什麼閃失,因為今天老板會親臨現場,所以經理要求大家一定不要出錯。
到會餐的時間了,有一名服務員負責為大家倒水,倒完後,馬上要走。就在這時,經理發現老板的茶水沒有倒上,而且唯獨這一位沒有倒。經理非常生氣,當場上前訓斥該服務員:“你是怎麼回事,一點兒專業技能都沒有呢?所有人都倒了,老板的怎麼沒倒呢?平時我是怎麼教你的,你上班沒帶腦子啊!這種低級的錯誤也犯,你離開除不遠了!”頓時,場麵異常的尷尬,服務員被說哭了,同時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但是在這麼多人麵前被說得那麼慘,服務員的臉有些掛不住了。這時老板趕緊圓場:“沒關係,這個服務員想給我倒一杯更好的,嗬嗬。”第二天,這名服務員交了辭職信,離開了飯店。
服務員確實錯了,但是作為經理卻不應該在這個時候進行批評,他不但把服務員的錯誤暴露在客人麵前,而且還在這麼多人的麵前痛斥,這是最不明智的。經理大可以把錯誤看在眼,親自給領導倒水,這樣也顯得體麵,也能把服務員的錯誤掩蓋過去,等到事情過去以後再給予處分或引導談話,這樣就不會導致服務員離職了,而且員工還會不斷地改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