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班主任找學生談心,應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點不失時機地確定談心的內容:
1.根據優等生的驕傲心理——尋找自省點
班級的優等生表現心態是充滿自信,心情舒暢的,但往往比較自負,有時候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與這類同學談話時應該采用“提醒式”。在肯定他們成績的同時,用暗示的言詞,比較含蓄的語言,指出優等生的自省點,從而使被談話的同學意識到老師的真正意圖,正確地評估自己,揚長避短,不斷向新的目標奮進。
2.根據雙差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閃光點
雙差生往往是易被教師厭倦的一部分同學,他們在班集體裏往往自感抬不起頭來,情緒低落,意誌消沉,沉默寡言,表現出強烈的防禦心理和對抗心理。
與這些同學談話時應該采取對話式的方法,老師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場合,把握對方心理,用說理性強的內容,較嚴肅的語言和果斷明快的語調來教育他們。既要挖掘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又要具體地帶動他們尋找積極進取的途徑和方法。
3.根據中等生的無為心理——啟發動力點
一般中等學校的學生大部分處於中間狀態,他們自認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100分太難,20分太悲,60分最好”。因此學生缺乏拚搏精神,缺乏前進的動力,對什麼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抱著輕視的心理。對於這一類同學,教師應該采取“觸動式”的談心方式,以“剛”克“剛”,從而啟動他們的思想,打氣鼓勁,使其幡然醒悟。這種“觸動”不是居高臨下、盛氣淩人的,而應該掌握分寸,就如孔子所言,“溫而厲,威而不猛”,也就是溫和而又嚴肅,威儀而不猛烈,使學生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
4.根據偶犯錯誤同學的自棄心理——激發內燃點
學校裏有一些同學平時的表現還可以,但由於某些客觀環境的影響,或接觸了一些表現壞的同學,或家庭受到波折和困難,或自己遭到某些刺激和打擊,使思想產生變化而犯錯誤,這種同學往往會表現出懊喪心理和迷茫狀態,自尊心減退、缺乏信心,此時,老師應當采用參照式的形式找他們談心,用“橫向”和“縱向”對比的手法,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犯錯的原因,進行深刻反思,放下包袱,增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