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短致長,扮弱勝敵
李宗吾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當你的能力處於弱勢時,你必須要學會隱藏自己,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準備時間,這樣你才能夠笑到最後。
強中有弱,弱中有強
李宗吾認為,厚黑處世是沒有絕對的強弱之分的。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懂得強者和弱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因此,你要時刻注意你的對手,從他們強大的外表中發現他們的弱點,以弱者之強抗強者之弱。
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因為才能卓著,受到了魏國將軍龐涓的迫害,被挖去了膝蓋骨,囚禁在魏國。齊國的大將軍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能,於是將他解救到了齊國,並向孫臏請教兵法。孫臏和田忌暢談了三天三夜,田忌深感孫臏才智超群,因而將孫臏奉為貴賓。孫臏對田忌也很感激,經常為他獻計獻策。
當時,賽馬是最受齊國貴族歡迎的娛樂項目。王公大臣們常常以賽馬取樂,並以重金賭輸贏。田忌多次與齊王及其他大臣賭輸贏,但是卻屢賭屢輸。一天,他在賽馬中又輸給了齊王,回家後悶悶不樂。於是孫臏對他說:“下次賽馬,請將軍帶我到馬場看看,也許我能幫你。”田忌知道孫臏智略過人,便欣然同意。
一段時間過後,王公之間又舉行了一次賽馬。田忌把孫臏帶在身邊,一同觀看。結果比賽結束之後,孫臏笑著對田忌說:“將軍請放寬心,我有一計,可以幫助將軍獲勝。”
田忌聽後非常高興,隨即以千金作賭注約請齊王與他賽馬。齊王見來約戰的是屢戰屢敗的田忌,欣然答應了邀請。
比賽前田忌按照孫臏的主意,派出了和上次比賽完全相同的賽馬。田忌有些不解地問:“這如何能夠贏呢?”孫臏笑著說:“將軍且放心觀看,準備收取千金吧。”田忌雖然有些將信將疑,但他知道孫臏素來不說大話,於是安心地去台上觀看比賽。
比賽開始,隻見齊王的馬飛快地衝在前麵,而田忌的馬遠遠落在後麵,齊王得意地開懷大笑,對田忌說:“看來這回又是孤王贏了。”然而第二場比賽風雲突變,在眾人的一片喝彩中,隻見田忌的馬竟然衝在齊王的馬前麵,扳回了一局。關鍵的第三場,田忌的馬又一次衝到齊王的馬前麵,結果二比一,田忌贏了齊王。
從未輸過比賽的齊王目瞪口呆,他不知道田忌從哪裏得到了這麼好的賽馬。這時田忌告訴齊王,他的勝利並不是因為找到了良馬,而是因為采用了孫臏的計策。
齊王立刻把孫臏召人王宮,向孫臏詢問原因。
孫臏說:“道理其實很簡單。田將軍的賽馬在能力上隻略輸大王的賽馬一籌。之所以可以取勝,是因為策略的選擇。我用田將軍的下等馬來對您的上等馬,用田將軍的上等馬來對您的中等馬,用田將軍的中等馬來對您的下等馬,將敵我的優劣進行了轉化,以弱者之強對強者之弱,因此獲得了勝利。”
齊王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齊王任命孫臏為軍師。從此,孫臏協助田忌,為齊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宗吾認為,在鬥爭中,厚黑者在麵對強大的敵人時,必須要學會將對方的優勢轉化為他的劣勢,而將自身的劣勢轉化為強勢,這樣,才能擊敗對方。
三國時,吳國孫權殺害了劉備的義弟關羽。劉備知道之後,勃然大怒,盡起蜀國之兵,要和吳國決一死戰。吳國方麵聽說劉備傾全國之兵來攻打,都嚇得麵如土色,眾多大臣都主張議和。然而,陸遜卻談笑自若,並且對孫權說願意率領大軍迎擊劉備。孫權聽從了陸遜的建議,封陸遜為大都督,負責整個戰爭的指揮。
戰爭一開始,陸遜身邊的部將就建議陸遜,趁劉備剛剛進入吳國境內,對地勢不太熟悉,立刻組織軍隊襲擊。陸遜不但沒有聽從,反而命令軍隊向後方撤,將自己的營寨都送給了劉備。將領們於是都認為陸遜膽小,不把他放在眼裏。
此後一連幾個月的時間,吳軍始終不與蜀軍交鋒,而且還緩緩向後方撤退,將領們都認為陸遜是個貪生怕死之徒。
然而有一天,陸遜卻突然召集將領,並向他們宣布:反擊的時候到了。結果,吳軍傾巢而出,殺了蜀軍一個措手不及,陸遜更是用大火燒掉了劉備的大營,吳軍不但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更讓蜀國自此元氣大傷,劉備也在戰爭之後身亡。
後來陸遜回到建業,孫權和眾將都向他討教勝利的原因。陸遜說:“我之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不選擇和蜀軍正麵交鋒,是因為當時蜀軍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兵力強盛,且為報仇而來,士氣正旺,而我軍兵力不足,不能夠和其直接交手。我撤退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讓蜀軍孤軍深入,消耗他們的鬥誌,加劇他們的疲勞。等到幾個月之後,蜀軍的戰鬥之心銳減,思鄉之情加深,疲態畢露,優勢已去。而我們以逸待勞、養精蓄銳至今,正是士氣旺盛的時候,此時我們一鼓作氣地攻打他們,劉備就必然失敗了。”
可見,陸遜能夠在兵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擊敗對手,原因就在於他懂得在戰爭中將敵我雙方的優劣進行轉化,變自身的弱勢為強勢,把對手的強勢變成了弱勢。
厚黑學認為,事物是不停轉化的。弱者可以變強,強者也可以變弱。隻有懂得強弱轉化之道,才能從容不迫地戰勝對手,收獲成功。
學會藏身,等待來時
當你的實力、能力都不足以讓你擊敗對手,取得成功時,你應當學會隱藏自己的能力,並做出精心的準備,為未來的成功打造一個良好的基礎。
中國自古以來奉行“學而優則仕”,“習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追求高官厚祿是讀書人的主要目標。因為一朝居高位,一呼百應,威風八麵,這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風光有誰不想去嚐試呢?然而你要意識到的是,希望登上高位的不僅僅是你一個人,那些比你強大的對手,同樣對高官厚祿虎視眈眈。因此,為達到這個目的,你就必須要學會在必要的時候收斂自己的鋒芒,等到合適的時機,運用厚黑法則一舉擊敗對手。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原本被封為燕王。他最終之所以能夠登上皇位,是由於他十分善於藏起自己的鋒芒。他憑借著裝瘋賣傻的招數贏得了準備的時間,並起兵打敗了建文帝,成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很多兒子,其中朱棣為人沉鷙陰險,在性格上很像朱元璋。朱元璋曾經想立朱棣為太子,但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理由是不符合正統的習慣。
朱元璋在無奈之下,隻能將已故太子朱標的兒子立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皇太孫即位,即建文帝。但是,建文帝年齡很小,生性又仁慈懦弱,因此,其他的王爺們都對皇帝的位置動了心思。
朱元璋在獲得天下之後,將自己的子侄分派到了各處,稱作親王,目的是為了監視各地帶兵將軍的動靜,防止叛亂的發生。後來,朱元璋就將他們分封到了各地,成為藩王。
藩王勢力的存在,讓建文帝的皇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一些大臣的鼓動下,建文帝決定削藩。
朱棣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十分著急。好在他的封地在燕地,離當時的都城金陵很遠,而且兵多將廣,一時還沒有危險。此時,朱棣的謀士道衍就對他說:“我一見殿下,就知道您一定會成為天子,現在天子殘暴,要除掉您和其他的藩王,我們要早做準備,以備不測。”在謀士和臣子們的慫恿下,朱棣開始積極地操練兵馬。
道衍為了防止練兵的消息泄露出去,就在殿中挖了一個地道,通往後苑,修築地下室,圍繞重牆,在內督造兵器。同時,又在牆外的室中養了無數隻鵝和鴨,日夜嗚叫,以使外人聽不到裏麵的聲音。
然而,由於有人告密,這個消息還是走漏了出去,不久就傳到了朝廷。建文帝於是秘密調動兵馬,準備先除掉他的黨羽,然後再興兵征討。
朱棣知道建文帝已經對自己產生了懷疑,為了打消他的疑忌,便派自己的三個兒子前往金陵祭奠太祖朱元璋。建文帝在宮殿中召見了朱棣的三個兒子,在祭奠完了之後,還想把這三個人留下作為人質。誰知道朱棣早已經料到了這一招,在建文帝遲疑不決之際,飛馬來報,說他病危,要三個兒子立刻回去。建文帝無奈,隻能把三個人放回去。
後來,建文帝暗中派人去監視朱棣,結果被朱棣斬殺。建文帝大怒,嚴厲責備朱棣私自操練兵馬,圖謀不軌。朱棣見事情已經暴露,起事的準備又沒有就緒,就想出了一條緩兵之計:裝瘋。
朱棣披散著頭發,在街道上奔跑發狂,大喊大叫,有時在大街上搶奪別人的食物,有時又昏昏沉沉地在街邊的溝渠之中睡覺,數日不起。有人與他交談,他更是滿口胡言亂語。
有人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了朝廷,建文帝信以為真,便不再琢磨如何對付朱棣了。然而其後,朱棣設計殺死了建文帝派來的張信和謝貴兩人,安定了北平城後,公然造反。經過三年的苦戰,朱棣終於打敗了建文帝,登上了皇位。
朱棣的成功仰賴於他的善藏之道,他以裝瘋的手段,使自己的意圖有所隱藏,從而給自己贏得了準備的時間,有如此深厚的心機,怎麼會不成就大事呢?
三國時期,劉備的藏身之術也很值得學習。劉備在剛開始起兵時,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到處寄人籬下。在投靠曹操之後,他明白自己的實力遠不及曹操,因此每天在園中種菜,借此來隱藏自己的誌向。而等到他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成就事業的方法時,他很快就顯露了他的能力,並且拿下了荊州和益州,建立了蜀國。
劉備的隱忍功夫可謂世間稀有,他在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成就大事時,一方麵隱藏自己的鋒芒長達數十年;另一方麵,當他所有的準備都已經就緒時,他毫不猶豫地亮出了自己的寶劍,成功地開辟了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厚黑者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就在於了解自身和對手的差距,並且在自己處於弱勢的時候,學會隱藏自己的鋒芒,收斂自己的行為,給對手製造一個假象,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爆發這種能量,隻有這樣才可以一舉擊潰對手,收獲成功。
韜光養晦,以屈求伸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段話出自於三國魏人李康的《運命論》,大意是:樹木在山林中過分清秀而出類拔萃,必然會被風所摧毀;石堆比海岸還要高,流水必然會衝擊它;行事為人事事高於別人,難免別人會誹謗你,產生非議。
這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厚黑原理,說明了為什麼名人誌士要把韜光養晦作為自己修身的必要法門。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如果你事事表現自己的聰明,那麼危險也會隨之而來。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必然會懂得這樣的道理。
李宗吾認為,厚黑者在職場和官場中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藏身。過分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隻會讓你招來更多的嫉妒和憤恨,弄不好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因此,學會韜光養晦,是一種保全自己的方式。
韜光養晦,換句話說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其要義不在於本身,而在於具體的“為”與“不為”的選擇判斷上,這才是韜光養晦的奧妙之處。
晚清時期的朝廷重臣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善於隱藏自己的智者。
太平天國起義時,曾國藩被朝廷委以重任,帶領湘軍剿滅洪秀全等一千“反賊”。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軍攻破了天京,紅旗報捷,他將官文放在了報捷書的開頭,意思是表示謙讓。
而後,他和淮軍首領李鴻章商量:如今逆賊已滅,如果不裁軍,恐怕會引起朝廷的懷疑。而如果軍馬都失去了,萬一朝廷誅殺我們,則會任人宰割。因此,他讓李鴻章保留淮軍的勢力,而對自己統率的湘軍,則進行了大範圍地裁撤。
曾國藩到達天京之後,立即著手辦理此事,並向朝廷上奏折,表示自己統領的軍隊太多,為了節省一些不必要的軍費,請求朝廷允許自己裁去1/3的軍隊。
這正中了清政府的下懷。當時,曾國藩統率的湘軍大約有12萬多人,但是左係湘軍進人浙江之後,已經形成了獨立狀態。早在攻陷天京之前,江忠義、席保田兩軍的1萬人已經調動到了江西,歸沈葆楨統轄,同時其他兩軍的2萬人赴援江西以後,隨即也受沈葆楨的指揮。此時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統率的5萬人,就成了清政府最為擔心的力量。曾國藩很了解清政府的心思,因此,他開始對這5萬人進行裁撤。
曾國藩留下了一萬多人防守江寧,裁撤了主攻天京的蕭慶衍部的近萬人和韋俊的兩千多人,實際上基本保留了曾國荃的嫡係部隊。之後,他又陸續裁撤了眾多軍隊,到了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的時候,他能夠調動的部隊,隻剩下了6000人。
此後,曾國藩還上表朝廷,表示自己的弟弟曾國荃得了重病,請求朝廷恩準讓他回鄉調理。清政府很快就批準了曾國藩的奏折。曾國荃對此卻大惑不解,憤激之情溢於言表,讓曾國藩十分難堪。
於是,曾國藩私下對曾國荃說:“現在太平天國的賊子已經被滅掉了,朝廷為什麼不讓你去浙江擔任巡撫呢?原因就在於你在攻陷天京的過程中,表現得過於強硬,朝廷是害怕你有逆反之心啊!因此我才上表朝廷,讓你回鄉,暫時休養,藏鋒以待朝廷的再次征召。你現在對此表現不滿,不是讓朝廷更加疑忌你嗎?”
曾國荃聽完這番話,恍然大悟,於是聽從兄長的建議,離開了軍營,回鄉靜待時機去了。
曾國藩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方式,是因為他很清楚當時的局勢:太平天國起義被平定之後,朝廷已經是草木皆兵,他們猜忌手握兵權的湘淮將領,欲殺之而後快。在這樣的時刻,曾國藩要保全自己,就必須用行動來打消清政府的猜疑。因此,他在保留了一定力量的同時,對軍隊進行了裁撤,並且讓弟弟離開了是非之地,保全了性命。
李宗吾認為,曾國藩的韜光養晦之道是一種自我保護,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生存之道。才幹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但隻有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機表現出來,才是必要的。時時處處鋒芒盡露非智者所為,它隻會招致嫉恨和打擊,導致做人及事業的失敗。
成功者打開的那扇門
李宗吾認為,一個成功者,必須要善於使用權謀,去判斷和分析局勢,從而在紛繁的局麵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洞悉人性,洞察人心。隻有這樣你才能夠打開成功的那扇大門。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莫不如是。
剛柔相濟,樹立威信
李宗吾認為,身處高位的人,在處理對下屬的關係上一定要懂得厚黑法則,講究對人的藝術,既剛且柔,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才可以贏得屬下的尊重,獲得事業的成功。
開創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明君,他的馭人之術運用得極為純熟,這也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李世民稱帝後不久,就任命魏征為諫議大夫。魏征喜逢明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珍奇的鳥,很是高興,不停地把玩。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其實魏征早已經看見了,因此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鳥兒悶死在懷中。
魏征敢於犯顏直諫,經常在金鑾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頂撞唐太宗,弄得唐太宗很尷尬。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記恨魏征,反而誇獎魏征說:“人家都說魏征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忠誠可敬的地方!”魏征去世之後,唐太宗更是痛哭不已,認為自己少了一名良臣。倘若唐太宗臉皮不厚,忍受不了魏征的犯顏直諫,沒有“柔”術,那麼也就不會有“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麵了。
當然,唐太宗在馭人上並非一味采取“柔”的策略,必要時,他也會龍顏大怒,“剛”性十足。
尉遲敬德是唐太宗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為唐太宗南征北戰、奪取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尉遲敬德性格暴躁,經常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
有一次,唐太宗在慶善宮大宴群臣,入席時,尉遲敬德發現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於是大為惱火,拉住那個人質問道:“我為大唐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你有什麼資格,敢坐在我的上席?”
那人還沒有說話,任城王李道宗就來勸說兩人,誰知尉遲敬德竟然揮拳打向李道宗,幾乎把當朝王爺的眼睛打瞎了。唐太宗十分不快,當場宣布罷宴。
事後,唐太宗把尉遲敬德叫到書房,對他說:“我讀了很多君王對待臣子的書,看到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住性命的極少,我因此很責怪他無情。所以我登基即位以來,總是想著善待功臣,不要濫殺忠良,使忠良之後能夠在我大唐延續下去。可是,現在你卻經常做一些違反法紀朝綱的事情。看來漢高祖並沒有什麼過失,韓信、彭越遭到誅戮,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我很想用正道來使國家清明,因此隻有通過適當而正確的賞與罰,才能夠達到這一目標。恩寵是有限度的,不恰當的恩寵,隻會帶來壞的結果。請你注意自我檢點,免得讓自己將來後悔。”
尉遲敬德聽完太宗的這一段話,汗如雨下,急忙向太宗請罪,從此自我收斂,不再恃寵而驕。
可見,唐太宗之所以被稱為一代明君,不僅僅是因為他會用人、善用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馭人。對於直言善諫的魏征,他傾心相重;對於自恃功高的尉遲敬德,他責之深重。正是因為他懂得剛柔相濟以馭人的本事,因此他才能夠聚斂眾多人才,得到更多的支持,開創一個盛世的局麵。
真正的厚黑高手,必然是黑中帶厚、厚中帶黑的。隻有黑沒有厚肯定不行,隻有厚沒有黑更不行。身居高位的人,在待人處世中,對下屬要用寬、信、仁、慈的策略來籠絡人才,用柔術束縛住人才的心;但同時,如果沒有法度,沒有限製,那些居功自傲的下屬就會貪得無厭、肆無忌憚,這就需要用剛性的條例去束縛,否則一旦成為習慣,就會對你的威信造成很大的傷害。剛柔相濟,才能不怒自威,受人尊敬。
酒香也怕巷子深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古時候隻要酒家釀造的酒香、味美,不用宣傳造勢就能顧客盈門,財源廣進。但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沒有強大的宣傳攻勢,產品很難獲得銷路。
提起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體育愛好者可謂無人不知。但阿迪達斯球鞋並不是一開始就為世人矚目,其走向世界的契機,是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
1936年,阿迪·達斯勒製作了一雙帶釘子的短跑運動鞋,這種鞋樣式新穎別致,在當時市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所以剛推出時並不怎麼受歡迎。為了讓這種款式新穎的球鞋為大眾接受,阿迪·達斯勒頗費了一番腦筋。
這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使阿迪·達斯勒獲得了一個消息,美國短跑名將歐文斯將參加本次奧運會,他立刻想到借用歐文斯之名宣傳這種球鞋的辦法。阿迪·達斯勒把釘鞋無償地送給歐文斯試穿,結果不出所料,歐文斯在當屆奧運會上奪得了四枚金牌。
當所有的新聞媒介以及億萬觀眾爭睹明星風采時,那雙造型獨特的運動鞋也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奧運會結束之後,阿迪·達斯勒將這款全新的球鞋命名為“阿迪達斯”,借著歐文斯的成功之勢,阿迪達斯很快暢銷世界,現在已經成為短跑運動員最喜愛的球鞋品牌之一。
通過這次的成功經曆,阿迪·達斯勒初戰告捷。以後每逢新產品上市,他總要精心選擇產品推出的時機,並找到能夠達到最佳宣傳效果的運動員。
1954年,世界杯足球賽在瑞士舉行。阿迪·達斯勒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可以更換鞋底的運動鞋。沒想到老天也眷顧阿迪·達斯勒,決賽的時候大雨傾盆,體育場內一片泥濘,匈牙利隊員穿著厚重的球鞋,行動不便,舉步維艱,而腳穿阿迪達斯運動鞋的德國隊員卻健步如飛、移動迅捷,結果顯而易見,德國隊登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
球鞋帶來的鮮明對比,讓阿迪達斯新型運動鞋又一次引起了媒體的廣泛報道,並且引起了轟動,阿迪達斯的名號在一夜之間為世人知曉。從此,阿迪達斯的品牌在全世界如雷貫耳,產品供不應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賽之前,聯邦德國著名前鋒烏韋·席勒腿部受傷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都為他不能在這次世界杯上登場而惋惜不已。阿迪·達斯勒敏銳地感覺到又一次宣傳良機的到來,因此他讓公司技術人員特地為烏韋·席勒趕製了一雙球鞋,使他能夠重新回到賽場。
結果令人驚奇的是,烏韋·席勒不僅重新回到了賽場,而且發揮出了最佳水平,阿迪達斯再一次借著這樣的東風而身價倍增,一躍成為世界最著名的運動品牌。
阿迪·達斯勒成功行銷的秘訣在於,在多年的商業銷售中,他總是將自己的品牌與明星球員緊密聯係在一起,借他們的成功烘托陪襯自己,有意識地將阿迪達斯和冠軍聯係在一起,隨後借助這樣的宣傳效應使產品暢銷世界。
酒要香,工藝就相當複雜,用料也相當講究,耗費的時間、人力、物力都相當大,成本也相當高,所以更應當早日把酒賣出去,以便形成良性循環。這就需要自我推銷。厚黑者應當重視宣傳的效應,把宣傳作為一種推銷方式,為自己的成功造勢。
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的手下有很多門客,其中有一個叫毛遂的,在平原君門下待了3年,一直默默無聞,總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
後來秦軍進攻趙國,在長平大勝趙軍,秦軍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援。於是他召集所有的門客商議,決定從中挑選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謀的人隨同前往,可是挑來挑去還差一個。
這時,毛遂主動站了出來說:“我願隨君前往楚國,哪怕是湊個數!”
平原君一看是平常不引人注意的毛遂,便不以為然地說:“你到我門下已經3年了,我卻從未聽到有人在我麵前稱讚過你。一個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裏,錐尖子很快就會穿破口袋鑽出來。而你一直未能出頭露麵顯示你的本事,我怎麼能夠帶上你同我去楚圍行使如此重大的使命呢?”
毛遂聽完後心平氣和地說:“您說的並不全對。我之所以沒有像錐子從口袋裏鑽出錐尖,是因為您從來就沒有把我放進你的口袋裏。如果您早就將我放進口袋,我會連整個錐子都全部露出來。”
平原君聽毛遂說得如此鏗鏘有力,便答應了毛遂作為自己的隨從。
平原君趕到楚國,立即拜見楚王,跟他商討出兵救趙的事情。可是這次商談很不順利,從早上一直談到了中午,還沒有一絲進展。麵對這種情況,其他人隻知道幹著急,在台下直跺腳、搖頭、埋怨,唯有毛遂,眼看時間不等人,機會不可錯過,便一手提劍,大踏步跨到台上,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之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於是喝道:“趕快退下!我在和你的主人說話,你膽敢放肆?”
麵對盛氣淩人的楚王,毛遂毫不膽怯。他兩眼逼視著楚王,慷慨陳詞,申明大義,從趙楚兩國的關係談到這次救援趙國的意義,對楚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的凜然正氣使楚王驚歎佩服,而他對兩國利害關係的分析深深打動了楚王的心。通過毛遂的勸說,楚王終於被說服了,當天下午便與平原君締結盟約。很快,楚王派軍隊支援趙國,解了趙國的圍。
事後,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說:“毛遂原來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真抵得過百萬大軍呀!若不是毛遂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沒一個人才呢!”
李宗吾認為,總是等待他人推薦自己是不現實的。隻要你有才幹,不妨用自我推銷的方式換得別人的了解和信任,達到自己的目的。
小中見大,“黑”而無色
李宗吾說:“對厚黑者來說,忽視小節,將失去大機會;注重細節,將一生受用。”
因此,厚黑者必須注重細節。對於厚黑者而言,細節就如人體的細胞一樣不可或缺,隻有做好小事,才能夠成就大事。厚黑者就應當善於把握細節,找到成功人生的突破口!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的電話業迅猛發展,各種公共場所都設置了電話亭和電話間。這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務,電話公司也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70年代末,NTT突然出現了其近年的電話費收入增長速度突然比往年放慢的反常現象。NTT總裁綱穀對此很是不滿,他仔細思考了之後,發動下屬進行深人調查。問題很快找出來了,NTT的收入增長速度放慢的原因主要是出自自動電話機,因為人們打電話需要投硬幣,誰都不想整天在口袋裏裝上一大把沉甸甸的硬幣。
找到了問題的根結所在,綱穀立刻動員他的科研小組研究一個新的方法。很快,科研小組找到了一條解決途徑:他們從錄音機的磁帶上得到了啟發,用磁卡代替硬幣,把有關的信息儲存在上麵,又在電話機旁安裝一個識別器。隻要磁卡放進裏麵,電話就開始工作。綱穀一聽,喜出望外,立即吩咐眾人著手設計這種磁卡。
不久,一種在卡麵上打孔的“磁卡”終於被驗收通過,“電話卡”誕生了。
第一年NTT推出這種如名片大小的“電話卡”,500日元一個,結果大受歡迎,隨即風行全日本。這種非常方便攜帶和使用的“電話卡”既增加了NTT的電話費收入,又開拓了NTT的一條財源。
綱穀很快意識到這當中存在的無限商機,於是他重金聘請了國內著名的設計專家,專為電話卡設計圖案。很快,一批印有專門圖案的電話卡設計出來,引起了一陣銷售風潮。在眾多收藏愛好者的推波助瀾下,這批電話卡甚至一度被炒作到了近10萬日元一張。
作為這場新文化的締造者,NTT大獲其利,電話卡銷量年年上升,到1988年,其銷量已經達到了5000萬張。
厚黑經營者最清楚,顧客是企業最大的財富,誰贏得了顧客,誰就贏得了市場。而贏得顧客最重要的,在於了解顧客的需求,把握顧客的心理。這就要求厚黑經營者從細節人手,最大限度地為顧客提供方便,使得顧客感覺到他們的誠意,願意為其產品掏腰包。
抓住顧客的獵奇心理
李宗吾說:“深於黑學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在消費者眼中,用錢也難買到的商品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更具有購買價值。企業經營者經常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有意識地製造一種迷局,引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
古時候有一個商人,生意做得很成功,家財萬貫,而且他賣的東西總是被人哄搶一空,很多人都向他討教做生意的秘訣,但是商人笑而不談。
等到商人年老的時候,有一天,他把自己的兒子叫來,給了他一塊很大的石頭,然後告訴他說:“你明天把這塊石頭拿到舊物市場上去賣,記住,不管別人出多少錢,都不要賣掉。”
第二天,商人的兒子就拿著這塊石頭去了舊物市場。人們看見有人在這裏賣石頭,感覺很驚訝,都嘲笑他是想錢想瘋了,認為他是個傻子。商人的兒子不為所動。
有些人覺得他很可憐,於是就給他一文錢,但商人的兒子記著父親的話,不賣這塊石頭。人們覺得很不尋常,於是漸漸地有人來問價了,可是一直叫到了30文,商人的兒子也沒有賣掉這塊石頭。人們都認為,這塊石頭可能是個寶貝。
兒子回到家後,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商人。商人對他說:“你明天再拿著這塊石頭去黃金市場,記住,多少錢也不要賣。”
兒子於是又帶著這塊石頭去了黃金市場。人們對此很好奇,不斷有人來詢問這塊石頭的價格。然而不管誰出價,都遭到了兒子的拒絕。因此整個黃金市場都在傳,有個青年人拿了一塊黃金石,價值幾萬兩黃金。
又過了一天,商人的兒子遵循父親的指示,把石頭拿到了古玩市場。由於前兩天的事情,這塊石頭已經鬧得滿城沸沸揚揚。人們都爭相來看這塊石頭,並且讚不絕口,於是石頭的價格一漲再漲,很快就漲到了幾十萬兩黃金。
商人的兒子很不解,回家以後,就去問他的父親。商人笑著對兒子說:“做生意的秘訣就在於‘物以稀為貴’,最重要的是要讓買的人產生購買的衝動。你越是不願意賣,他就越覺得寶貴,就越想要買到手。”
厚黑學認為,商業成功的秘訣就在於,經營者要懂得怎樣抓住顧客的心理。厚黑經營者往往善於用敏銳的眼光注視事物的發展變化,留心細微的信息,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從而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