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精講
如果不懂得變通,隻會盲目地跟著前人的腳步,就永遠不能擺脫原來的路,自然無法走出一條新路,最後的可能就是被淘汰。
許多失敗者就是因為太過於盲從,放棄主宰自己的命運,總是按別人的意願過日子。這種人的突出特點就是不能積極主動尋找出路,他們沒有目標,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漂流不定,難以到達希望的海灘。
課後總結
要想在生活中、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善於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經驗並不等於真理
課堂導讀
三國後期,諸葛亮由於錯用馬謖,丟失了街亭要地,自歎大勢已去,遂緊急部署退兵,身邊僅留下一些文官和2000餘名老弱殘兵。
忽然,探子來報:“司馬懿率兵十五萬,兵臨城下。”眾人聽說此事,無不大驚失色。諸葛亮卻鎮定自如。他下令大開城門,自己身著披風,頭戴綸巾,在城樓上焚香操琴,迎接司馬懿的大軍。
司馬懿率兵衝到城下,見此情狀,料定其中有詐,遂命令退兵。他的兒子司馬昭叫道:“父親,諸葛亮因為身邊沒有軍隊,才故意裝出這副樣子來迷惑我們,我們應該立刻殺進城去,將其生擒。”司馬懿不同意這樣做,便搖頭道:“諸葛亮平素用兵謹慎,不曾冒險,現大開城門,城中必有埋伏。我若殺進城去,便中了他的計,這哪是你所能料想得到的啊!”於是,魏軍全部退去,諸葛亮脫離險境。
課堂精講
上麵這個故事就是家喻戶曉的“空城計”。司馬懿身經百戰,若論帶兵打仗的經驗,比兒子司馬昭豐富得多,但正是這些與諸葛亮多次交戰過程中得到的經驗,禁錮了司馬懿的思維,使他作出錯誤的判斷,而經驗閱曆與他相差甚遠的司馬昭反而作出了正確的判斷。
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但是,經驗並不是真理,有時它也會限製我們的頭腦,讓我們局限於前人的思路,無法創造出新方法。如果人總是依賴經驗,就限製了自己。所以,要善於變通,敢於放棄舊有的經驗。
課後總結
經驗能使我們少走許多彎路,但如果過分依賴經驗,就會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使大腦失去想象力和判斷力,從而難以準確辨析現實,錯失成功的機遇。
勇於挑戰權威
課堂導讀
小澤征爾是世界上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他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會給他的樂譜指揮演奏時,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認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如意。這時,在場的所有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地說明樂譜沒有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麵對這些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再三地思考,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台上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下的考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們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是否能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終因趨同權威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則不然。因此,小澤征爾在這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大賽中奪取了桂冠。
課堂精講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迷信權威,不能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因為權威並非絕對正確,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走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
質疑精神要求人們既尊重知識,又不迷信權威;既繼承前人的成就,又努力攀登科學的更高峰;既相信書本,又不被書本所束縛。勇於挑戰權威,大膽質疑並創新,你將品嚐到創新的累累碩果。
課後總結
從曆史演化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是在以前人不斷的揚棄中實現進步的。隻有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才會得到成功的垂青。
不拘一格找創意
課堂導讀
美麗的荷花下麵是蓮藕,蓮藕長在池底的淤泥之中,挖藕時,人們必須用一個大耙子,彎腰撅臀,挖起來非常吃力。許多人曾冥思苦想發明機械挖藕,但都沒有成功。
日本某鄉村,一群人正彎腰在池塘裏挖藕。突然不知誰放了一個響屁,周圍的人哄堂大笑。在這活躍的氛圍中,有個人打趣他說:“好響啊!真夠分量!要是能把藕給崩出來就好了,我們就省勁多了。”
聽他這麼一說,眾人笑得更厲害了,連腰都直不起來。這話本來是開心取樂,荒唐至極,但是有人聽後真動了心思,他想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將藕從池塘裏給弄出來嗎?要是用氣筒把壓縮空氣噴進塘子裏,靠壓縮空氣的強大力量,不就可以把藕衝出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