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李學初感興趣的話題還挺多的。
首先是一篇社論,關於國內於本月在深市、夏市、銖市、汕市四個城市建立經濟特區,開始試探性的引進外資的探討。作者不看好這件事,認為國內的政治環境無法和特區政策相容,最終會不了了之。光看文的話似乎說得挺有道理的,不過作為後世人也就看看新鮮。
還有一篇關於金價又貶值的,看得李學初一陣心堵,看來金條得盡快出手了,要不再過一段時間哭都來不及了,80年是黃金市場最動蕩的一年,後來就是長達七年的持續走低。到八七年倒是可以考慮購進一批黃金坐等升值,不過不知道會不會有蝴蝶效應啥的。
翻到第三版,居然還有連載小說?這個發現立馬引起了李學初的興趣,趁著還沒吃飯,李學初攤開報紙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這是一篇武俠小說,文筆看著像模仿古隆風格的,因為沒看過開頭不知道整個故事構架怎麼樣,不過看著這一段的描述應該是主角之前受了誰的陷害,後來得到了什麼奇遇之類的,現在神功初成,尋思著要出山報仇,這點倒跟金庸的神雕俠侶有點類似。
報紙上的小說連載才五、六千字的樣子,麵端上桌的時候,李學初也把這篇金古合體的小說部分看完了。
“報紙上都能連載小說,看起來現在的文化產業應該還是比較繁榮的,我也寫些小說啥的試試?”李學初心裏靈機一動,開始尋思起來。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案可行,自己在後世看了那麼多小說,也試著在網上寫過一些網文,可惜後世網文多如牛毛,寫故事寫不出什麼新意的基本都難出頭,撲了幾次後就基本放棄了。
但現在是80年,自己最不缺的就是好創意好故事了,唯一麻煩的反倒是文筆,不過在報紙上連載頗像後世的網絡連載,要保持每天數千字的更新,又要構思情節,文筆什麼的經常會照顧不到,連情節上前後不連貫、各種BUG之類的都是常有的事。
金大俠算是武俠第一名家了,到連載的時候都避免不了這些事,隻有出書時反複修改,把不滿意的地方修複完善。後世看到的金鏞小說都是人家反複修改、精雕細琢出來的精品了。
所以說報刊連載小說最重要的還是故事情節本身,文筆還在其次。再說現在正是香江電影發展的高速期,自己把後世的賣座電影提前寫成小說,到時候光改編費都足夠自己吃喝不愁了。
“嗬嗬嗬。。。”想到以後各個導演、電影公司揮舞著支票來要求他授權改編這個改編那個,香江的、國內的、好萊塢的。。。不管哪裏的,想改編沒關係,錢要給的多哦,再多我也不會嫌棄的,啊哈哈哈~~
“你傻啦?”德哥無語地看著李學初,“再不吃麵都涼了,你一個人瞎樂啥?”
“呃?”李學初尷尬地抹了抹臉,把滿臉的傻笑平複了下去。
“我吃完啦”!想好要做什麼後,也沒心情吃飯了,隨便扒拉了幾口,急匆匆地結賬走人。
“喂!東西的事情還沒商量呢。”
“你看著辦吧,我下次來拿錢就行了。”
下午,用九折價推掉了金條,買了本字典,李學初回到了住處。但一時卻沒了心情,呆呆地盯著房間的空地發愣,期待著房間裏忽然冒出個黑洞出來。
過了半晚,什麼也沒有出現。
“果然是回不去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