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永遠樂觀向前
樂觀向前,即使是在山重水複疑無路之中,也要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不論發生什麼,都要給自己樂觀向前的希望。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碰到了不少挫折,他曾經找了一千種原料,為的就是找到可以讓燈泡發亮的材質,但是試了一千次都失敗了。若是換成一般人,也許試了一百次就會停止嚐試,覺得這真是無用的計劃,而心生失望,愛迪生則不然,他是個高度樂觀的發明家,在他試了一千次卻仍然無法讓電燈泡發亮之後,他說了一句話:“我找到了一千個讓燈泡不亮的材料!”
“一千個讓燈泡不亮的材料!”這句話是多麼的樂觀豁達。愛迪生從來不認為這是個失敗的實驗,他繼續保持著找讓燈泡不亮的材料,最後總算讓他找到讓燈泡發亮的材料,這個材料就是鎢絲。
同樣是半杯水,我們應該認為“唉!怎麼隻剩半杯水?”還是覺得“喔!還好還有半杯水”呢?很顯然的,後者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也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生活態度。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座磁場,想法便是魔力,可以決定磁場的走向。要是常往壞的方向思考,事情的發展也會愈來愈糟糕;若是常往好的方麵看,就可能找到更多的機會和可能,原來事情並非想像的那麼糟糕,這也正是積極思維的本質所在。
像這樣的積極思維的習慣,會累積成一種樂觀的解釋形態,而慢慢地就會產生許多奇跡。這種思維並非與生俱來,也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隻要能培養一套積極的思維模式,就可以逃脫悲觀的局限。許多有創意的人,都會在每天做正麵而積極的自我暗示,鼓勵自己:“今天做得不錯,明天還要努力,比今天更好。”
日本的一位作家乙武洋匡,便是我們值得學習的例子。他一出生就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的症狀,也就是他先天就缺少了手腳。他雖然沒有和別人一樣健全的四肢,卻擁有比別人更樂觀的心靈。他在台北訪問期間,就曾說過:“我真是太厲害了,隻有我沒有手、沒有腳。”聽到他這樣說,像我們這樣的正常人的確沒有悲觀的權利。因為乙武洋匡樂觀的性格,他在自己成長的環境中也推動了許多有創意而且有意義的事,像是無障礙運動,在他就讀的早稻田大學設立了殘障用廁所、電梯,讓早稻田變成一間對殘障者開放的大學。而乙武洋匡本人也成為受歡迎的新聞評論員與暢銷書作家。
乙武洋匡的成功,就是來自於他的積極思維。隻要能擁有樂觀向前的態度,就能找出這個世界的無限可能,就能將手上酸澀的檸檬變成一瓶好喝的檸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