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3不讓一時的成功阻礙自己前進
成長的路永遠沒有盡頭,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我們不能滿足於已有的小成功,要看到奮鬥是無止境的,不要讓小成功阻礙我們前進。
著名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醫生艾琳?C?卡瑟拉,在其《全力以赴——讓進取戰勝迷茫》一書中講了小小的成功不但迷惑人的心智,使人裹足不前,在自己的成績簿上吃老本,而且極易使自己從此迷失。一位學者對3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做了跟蹤調查,發現這些人獲獎前平均每年發表的論文數為6~10篇,獲獎後則下降為3篇。有的政治家取得一係列成功後,因過分自信而造成重大失誤;有的作家寫出一兩篇佳作後,再無新作問世。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確對待成功,不能說不是一個重要原因。而隻有那些不斷超越成功的人,才能不斷取得偉大的成功。牛頓把自己看做是在真理的海洋邊揀貝殼的孩子。愛因斯坦取得成績越大,受到稱譽越多,越感到無知,他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比作一個圓,圓越大,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麵也就越大。科學無止境,奮鬥無止境,人類社會就是在不滿足已有的成功中不斷進步的。
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指出:“我認為‘成功’或者‘勝利’這個詞的定義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能力,包括你的體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論你做的是什麼事情,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你就可以感到滿足,我認為你便是個成功者了。”
具有動態思維的人懂得成功是沒有止境的,成功後你就不會停留在頂端,像快樂的機器人那樣行動,而是在成功之後取得更大的成功。
愛因斯坦說:“如果有誰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滅。”即使你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絕不能自滿,要培養自己的動態思維,千萬不要生活在過去的榮耀之中。成功不是人生停留的歸宿,也不允許昨天的成功影響今天的工作。以發展的眼光看,生活在於不斷地奔跑,不斷地超越自己的事業,而不在於成功目的的實現。
真正偉大的成功者是絕不停止成長的。
19世紀英國政治家,曾曆任四屆英國首相的鮑爾溫在70歲時開始學習新的語言。
俾斯麥死時83歲,但他最偉大的工作是他70歲以後才完成的。
16世紀意大利的畫家提香一直作畫到99歲去世為止。
歌德是在他83歲去世的前幾年才完成《浮士德》的。
天文學家拉布蘭在79歲去世時說:“我們知道的是無,我們不知道的是無限的。”
如果你渴望成功,讓自己成長,不斷成長,不論是精神或職業上,或是人際關係上,你就必須以過去偉大的人物當模範,就要培養動態的思維和發展的眼光,不要讓小成功阻礙自己的進步。
【提升思維】
思考以下問題,看看你是否具有動態思維。
你常常會滿足於現狀嗎?在你完成一件事情之後,能否預測到事情的結果,會不會及早采取預防的措施?當你取得一點成績後,會異常驕傲還是在高興之餘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促使自己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