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以這位發明三秒鍾記憶術的日本人的親身體驗為例。
他在學生時代,背誦的能力遠遠不及別人,這令他感到十分苦惱。而在大學上英文課時,教授指定要背誦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一節為作業,他根本就背不下來,覺得十分愁悶。
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一位介紹記憶術的老人,正是因為這段結緣,使他的整個人生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他從老人那裏買的小冊子,使得他以前一直在沉睡中的腦細胞慢慢地活躍起來。
那一本“記憶術”秘笈,教會他以前從沒想到過的學習方法以及激發想像力的方法。而在此之前他所認為的記憶,隻是一味地死記硬背,而這本冊子就好像一盆清澈的冷水,洗淨了他的腦袋。
在他過了20歲之後,領悟出這樣一個道理:“每一個人都具有相同的能力。而在以前即使再怎麼努力也記不得的,其原因歸根結底隻是不知道方法而已。”
從那時候開始的三十五年間,他每天讓自己身體力行實際嚐試,確實有效果的就記錄下來,不方便的地方則再加以改良。
很幸運的是,現在他是在教育係統研究室裏,從事著有效開發潛在腦力的機器以及學習方法等的研究。而原本個人所熱衷的記憶研究術正好與工作結合。
1978年為了試驗自己開發的記憶術,於是他開始向“圓周率”數字背誦挑戰。自此,這個記憶術開始能夠通過各種實戰考驗,而且愈發精湛。
從這裏,我們可以領悟到,如果“學習”或“記憶”僅限於“記憶術”的“術”的話,是有其限製的。
最重要的是,啟發“嚐試的心”,讓“集中力”持續。換言之,就是心誌控製(MindControl)。
接著,在有了成就後,他為了讓“集中力”持續不退,便更深入地探討下去,終於發現了“三秒”這個關鍵,這就是“三秒集中記憶術”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