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寧靜的村道是靜謐的,當第一縷晨光射穿薄霧,村道便迎來了一個溫馨清晨風景,三兩隻鳥兒在電纜線上嘰嘰喳喳叫著。
此時,村道的一切都籠罩在柔和的晨光中,道旁的柳樹低垂著頭,柔順的接受著晨光地淋浴,挺拔的零星果樹像健壯的青年舒展的手臂。
早起勤奮的村婦們,背著小孩和滿滿換洗的洗衣桶,踩著草叢濕潤中透出幾分幽幽的綠意,聚集向溪邊的石階搓洗衣服。
“哎,大炮的婆娘,老五老六的婆娘,怎麼都在老廖家門口?”
“你不知道?今天是老廖家種馬蹄……”
閑不住的村婦們老早發現八卦,廖彬的家門聚集了三個村婦,都是應廖彬的招募前來學種馬蹄,算是完成了張書記要求,出錢請人又半教半學培養以後種植戶。
工錢都是每人三十低廉散工的小工,開始沒有人去問津,隻有張大炮和老五老六的老婆去應聘了,她們那麼忙還去湊合,很是讓八卦的村婦們不理解。
廖彬和張權明合資開墾的五十畝地,今天就開始下馬蹄秧苗,村民們都拭目以待,看廖彬種出什麼成果?
盡管很多人想要跟風,可沒有接觸過種馬蹄,很多人都報以觀望的態度,怕賠不起又怕占用無謂的農田,大部分人都盼著農田種實際的稻穀。
沒多久廖彬家裏拉出五輛長板車,每輛長板車裏放了五個籮筐,籮筐裏全是稻穀秧苗一樣的馬蹄秧苗,十一個人浩浩蕩蕩前往農田方向。
到了渾濁放滿水的農田,廖彬和張權明勒起褲腳,把長板車上的籮筐逐一拿下來,廖彬的叔叔和嬸嬸,早早割完魚草從山塘那邊跑來幫忙。
人多力量大,廖彬打算兩天內種完馬蹄秧苗,明天還要下網撈魚,過些天花生也要收獲,收獲完還要種返秋花生,9月收獲留種明年種。
“每畝地放苗四千株,跟插秧差不多,但是範圍要拉開一點……”
廖彬等人齊了,拿起一株馬蹄秧苗,提醒幫忙種植馬蹄的人,兩個伯父和伯母都來幫忙,沒有談工錢什麼的義務幫忙,這是廖彬沒想到的事。
竟然他們有心學習種馬蹄技術,廖彬也不私藏把種植馬蹄要領告訴他們,種植馬蹄要領很簡單,不能太疏也不能太密,會影響今後的產量。
太疏了,馬蹄是大個,但是產量低,太密了也不好,產量多,但是沒有份量,都是小小個的不值錢,最好的就是均勻種植。
原本每畝田三千株是最好的,廖彬不想照規矩死板,更何況楊技術員也說過,種植看地形來判斷,不要凡事都用科教書照搬。
套用他經典的教導話,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怎麼種就怎麼種,種田也要講究頭腦,打破格局的框框條條束博,有實遣有失敗才得到實際經驗。
種馬蹄的土壤需要含沙質,酸性要求比較高,這裏的土質還算是可以,今後注意氮、磷、鉀肥的配比,大部分沒有什麼問題。
“開工,開工!”
懵懵懂懂知道種馬蹄技術後,廖父摩拳擦掌地大喊一聲開工,拋秧他們可不敢拋,馬蹄秧苗下麵都有很小的馬蹄仔,隻能繁瑣地來回奔波取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