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村行政區麵積746畝,總耕作麵積就300多畝地,實耕也就200畝多點,其中200多畝地全是山頭,其餘都是村莊住房的。
廖彬統算過黃金村耕作麵積,要是把散戶種植辣椒集合起來,抱成一個大團體一起發展,形成鄉企模式豈不是更好?
融資很簡單,種植辣椒戶的人,把他們投入的本錢,全部統一起來,全部一起投入耕作的150畝地裏麵。
融力也是差不多,種植戶的人一起出力,誰也不怕吃虧,共同打理合耕的農田,節省下不少時間可以做點別的事之類。
融利更好理解了,收獲的時候,按照每畝產值平均算錢,一畝地產值是4000元是他們應得的。
為了促使合耕發展,廖彬把自己七十畝地,也分割出一部分盈利的錢,4000元之中分出1000元,以獎勵模式促進村民之間責任製。
張書記等人詫異地看向廖彬,一畝地分出1000元,七十畝地那可是足足70000元,這麼魄力闊氣?廖父喝著茶不說話,正所謂知子莫若父。
“這一次我和朋友舟子全一起帶頭,兩人聯手出資十萬,其餘的你們負責融資,銷售、運輸我和他一起負責……”
廖彬直接把舟子全拉進來,兩人一起聯手出資十萬,剩下的就看他們怎麼想了,表麵看似廖彬吃虧,其實廖彬有賺沒虧。
合耕有兩百二十畝地,廖彬七十畝地算在裏麵,打理工錢,省回了,采摘工錢,也省回了,就是從70000裏扣除出來的。
當然他們出資廖彬也要限定,以每戶人家每畝地投入本錢限定,多了廖彬不會理會,也不會分多錢,少了也不行,不可能自己倒貼。
舟子全早就知道廖彬打算,沒有發白自己意見,賺的主要是辣椒差價,廖母等人收拾完碗筷之類,在客廳外麵聽裏麵大男人商討大事。
“嗯,你們覺得怎麼樣?”
張書記第一時間扭轉彎醒悟過來,打心底佩服起廖彬,這麼絕的法子也虧他想得出來,資金、人力、盈利全融合在一起,小小利益調集了村民責任心。
合耕確實是不錯的想法,看似廖彬虧了,其實他不但賺了錢,還贏得聲譽,張書記自歎不如地歎息一聲,盼了這麼多年,終於找到屬於發展村的道路了!
現在張書記明白了廖彬想法,他在巧妙套用經營模式,把黃金村當成一個虛殼公司,種植村民就是工人,負責生產,廖彬就是老板,負責買賣賺錢。
大伯和二伯還有叔叔們默默地點著頭,廖彬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人人都有份就看他們出力出額定的錢,他們還有什麼話好說的?
“好,竟然你們一家人沒有意見,那我明天和黃隊長辛苦一下了!”
張書記看了眼廖彬家裏親戚,各個都沒有意見拍案定下來,就走廖彬三融發展路線,黃大隊長苦笑一聲點點頭,統計的事他跑不了。